小提琴女皇深圳遇尴尬 票房不及三成(图)
▲郑京和与帕尔曼意外“撞车”,成为票房遇冷的主因。 李乐为 摄
在女性小提琴家中,能与“琴圣”帕尔曼比肩的,当属韩国的郑京和无疑。最近几天,帕尔曼与郑京和这对同门师兄妹相继在深圳举行专场音乐会,艺术成就与国际地位不相上下的两位大师却在票房上遭遇天差地别:帕尔曼上座爆满,郑京和的票房却不及三成。“小提琴女皇”为何遭遇尴尬?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名业界人士。
大师“撞期”令市场失血
帕尔曼与郑京和同属加拉米安门下弟子,帕尔曼68岁,郑京和65岁,两人皆是少年成名的天才型艺术家,一个别号“琴圣”,一个人称“女皇”。10月19日,帕尔曼在深圳音乐厅举行了专场音乐会。相隔一天,10月21日,郑京和在同一个演奏厅举行专场音乐会。也许是师兄妹心有灵犀,两人在音乐会的三首规定曲目中,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格里格的《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不同的是,帕尔曼的演奏有装满整个音乐厅的1600多人听,而郑京和的演奏却只有400多名观众。
昨日,知名乐评人辜晓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郑京和的演奏超出想像地精彩”,辜晓进说,“她的琴声光亮、激情饱满,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帕尔曼。”他认为,两人在格里格的《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上,“我更喜欢郑京和的,因为格里格的音乐需要饱满的激情,郑京和做得极好,帕尔曼却稍微松弛一点,这可能跟帕尔曼由于身体状况必须坐着演奏有关。”
作为当晚来到音乐厅为郑京和捧场的观众之一,辜晓进由衷地替“女皇”感到心酸。辜晓进分析出了三条原因:“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人们对郑京和的关注度不够,远远不如她的师兄帕尔曼。虽然她很早出名,但中国的普通爱乐者对她不了解,尤其是中间她因伤缺席了市场好几年,听众流失不少。”
帕尔曼的音乐会举行在前,对名气不如师兄的郑京和音乐会更形成了冲击,“第二个原因跟帕尔曼时间上贴得太近了,两个大师只隔一天,深圳本地古典乐市场难以消化。”第三个原因,辜晓进认为是主办方的市场定位失准,“郑京和的票价与帕尔曼完全一样,有所不妥,应该将票价定在比帕尔曼低三成左右。”
韩国同乡不捧场出人意料
对于辜晓进分析的三个原因,音乐会主办方广州左岸文化的方洁女士在10月22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可了前两个。“郑京和的音乐会票房失利,受帕尔曼的冲击很大,我们在把项目定下来之后才知道帕尔曼要来深圳,而且还离得那么近”,方洁透露,“两个人的曲目撞车也是我们没想到的,之前郑京和的曲目原本不是这一套,是为了考虑中国市场才换成了贝多芬和格里格的,这两首作品居然跟帕尔曼选择的一样。如果从古典乐发烧友的角度来看,他们选择帕尔曼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他名气更大。”
而第三个有关票价的原因,方洁解释,郑京和这一场音乐会的成本跟帕尔曼一样高,“女皇”久休复出,第二次举办中国巡演一共去了三个城市:北京、深圳和广州,这三个城市的票房几乎都差强人意,其中以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最好,但也是五成而已,广州比深圳晚一天举办,票房比深圳略好。左岸文化甚至想出了跟深圳的韩国商会联合推广的办法:给前来购票的韩国人打八折,但只卖出一张票。相比印度观众组团捧场祖宾梅塔,日本观众组团捧场小泽征尔,韩国同乡对郑京和的不捧场,也出乎方洁意料之外。
郑京和的这场音乐会选在非节假日的星期一举行,也是导致票房失利的因素之一。方洁认为:“郑京和遇到的尴尬,不是她一个人的遭遇,之前她的同门师弟祖克曼在广州的专场音乐会票房也不太好。我们的观众有太多机会看高质量的音乐会,已经没那么稀罕了。”据说,郑京和这一次的中国巡演很可能是最后一次,这对她的中国拥趸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让“小提琴女皇”的“臣民们”放心的是,尽管深圳站票房堪称惨淡,上座率不到三成,郑京和在空荡荡的演奏厅还是拉出了中国巡演最棒的效果。某古典乐发烧友在微博上说:“小提琴大师郑京和的上座率有点儿尴尬,但郑女王的演奏绝对让寥寥观众尽饱耳福。”深圳音乐厅艺术总监徐霞接受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郑京和与帕尔曼不相伯仲,她的音色明媚,音量巨大,在舞台上非常有张力。她是紧张的,但更有力度,激情四射,小小的瑕疵都变为独特的感染力。”(深圳商报记者 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