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物汇聚广州展出(图)
康熙年间广彩描金徽章花卉纹盘
广州博物馆藏清乾隆西洋人物沐足广彩瓷壶
汉墓出土琉璃串珠印证史载汉武帝派人“入海市珍珠,璧琉璃”,是合浦港与中原、海外进行商贸、文化和技术交流的重要佐证
4月9日上午,“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在广州博物馆开幕。来自九个申遗城市各具代表性的215件(组)文物精品,该联展自2012年5月18日首展以来,已完成宁波、福州、扬州、蓬莱、北海的巡展工作,今年4月到达第六站广州,将持续至今年7月9日。
“海上丝绸之路”文物遗珍涉及面广,历史年代跨度长,以往各城市也都各自分别有所介绍。而此次九城市联展则更本着融合共享,联动协作的精神,形成合力,互为补充和印证,更为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各城市展品均具有代表性,囊括了各遗址出土的丝绸、碑文、外国钱币,古沉船出水的外销陶瓷,海外舶来品玻璃器、珠串、金器等,部分特色文物还是首次在广州亮相。
展览展示这九个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还以特辑的方式穿插介绍鉴真东渡、遣唐使、郑和下西洋、妈祖信仰等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全面反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影响与贡献。
在各城市参展的文物中,陶瓷展品都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此次参展文物中,一件康熙年间的广彩描金徽章花卉纹盘则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属于当时广州大量出口到欧洲的徽章瓷,是当年从欧洲来华的商人根据欧洲家族的要求,带图样板式到广州,让广州的工匠进行描绘并低温烧制而成的。
该盘纹饰精美,为英属马德拉斯总督皮特的儿子托马斯·皮特所定制;托马斯于1717年与弗朗西斯·里奇韦女伯爵结婚,并于1919年被授予伦敦德里勋爵。
欧洲人在结婚和加封进爵等人生大事时会订购一些广彩徽章瓷,这说明了它的年代与康熙晚期才出现的粉彩同期甚至更早,也解释了该盘的皮特家族纹章为何还混合了里奇韦家族图案的原因。另一件值得一提的是清乾隆西洋人物沐足广彩瓷壶,壶身所绘羽毛纹环绕中的西洋半裸浴女气定神闲斜坐靠背椅上,趁旁边童仆往浴盆倒水时,缓缓将右脚放于水中,仿佛在试探水温是否合适。
此图原型借鉴法国十八世纪洛可可风格的版画家创作的铜版画《洗浴》,尽管是来样加工定制的外销瓷,但中国画工对其进行了二次创作:图中浴女用裙襦遮盖双腿,在反映当时社会享乐奢华的洛可可风格与中国传统观念之间小心翼翼地求得改良式平衡。这种“中国元素”的沁入为该类题材的外销瓷器增加了吸引西方人的新趣味,从而风靡一时,导致了定制需求的上升。
如今,这类绘有“沐足”图案的中国制作外销瓷器,被收藏于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葡萄牙里斯本、荷兰莱瓦顿等众多欧洲城市的博物馆,对比原作《洗浴》,所衍生的各种“中国特色”不同样式不下十种,见证着中西文化艺术的碰撞与交融。
此外,观众们还能看到福州的南宋提花开裆裤,郑和下西洋宝船的制造地——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出土的造船工具,北海出土的焊接制作工艺源自印度和古希腊的汉代金花球串饰、泉州的元代古基督教八思巴文墓碑石以及印度教、伊斯兰教刻石图案拓印、漳州的荷兰“女神站像”鎏金银币、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青花碗瓷片、宁波的南宋旅日华侨捐资修路石碑、蓬莱的元代白釉酱花龙凤纹罐,它们从不同角度相互映衬,共同再现了昔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风采。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是两千多年来唯一长期不衰的对外窗口。由于地处三江汇流入海处,优越的地理因素使广州始终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着枢纽作用。秦汉以来,广州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中国连接海外世界的主要门户。目前保存在广州市内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共有20多处。
记者 施用和
通讯员 邓颖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