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证明恐龙长各式羽毛:中华龙鸟背部羽毛细丝状
中华龙鸟
上个月英国《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关于“杨氏长羽盗龙”化石的研究论文,称其从一个侧面佐证了部分驰龙类具有与鸟类一样的飞行能力。很快,在微信的朋友圈中看到这样的评论:奇怪得很,全老生常谈,怎么就能发这个刊物。
评论的确中肯,现在我要跟六岁的女儿讲新发现了一种会飞的恐龙,她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这有什么稀奇的!可是,如果回到二十年前,当全球人津津乐道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侏罗纪公园》时,谁要是说恐龙会飞,或者恐龙身上长毛了之类的话,可能会被认为脑子进水了。
1993年《侏罗纪公园》上映,1996年第一个被发现的带毛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在中国辽宁西部出土,2003年初具有飞行能力的4个翅膀的“顾氏小盗龙”正式发表。恐龙从光秃秃的到长毛甚至会飞的形象转型仅在10年内就完成了。
丰富的化石展示了长毛恐龙们多样的毛型:如中华龙鸟只是背部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毛,毛的特征和中华龙鸟相近的是北票龙;原始祖鸟的尾部长着真正的羽毛;顾氏小盗龙头部、颈部和躯干部覆盖着绒状羽毛,四肢及尾后部发育的是非常长的羽状羽毛……
从分类学的角度来看,长毛恐龙们隶属不同的小家族,如中华龙鸟属于美颌龙科,北票龙属于镰刀龙超科,小盗龙属于驰龙科……霸王龙家族的早期成员也有长毛的,如小个子的帝龙、冠龙和大块头的羽王龙。
相对于分类学,有关长毛恐龙的其他研究显然更有意思。首先是发现恐龙有与鸟类相似的羽毛,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而关于羽毛的作用是装饰或保暖,还是平衡、飞行等,也成了公众感兴趣的话题。
以前的恐龙多被复原成灰色或绿色,主要是参照了现生大型爬行动物(如鳄、巨蜥)和哺乳动物(如象)。2010年,古生物学家通过分析中华龙鸟尾部羽毛印痕化石中保存的黑素体(一种亚细胞结构)的形态,首次科学地推断其尾部的颜色由橘色和白色相间而成。其后,基于同样方法被复原出来的是赫氏近鸟龙的羽毛颜色,翅膀上的黑白相间,头冠为红褐色。最近对小盗龙的羽毛研究发现,与某些现代鸟类羽毛一样,小盗龙羽毛可展现出彩虹般的光泽,颜色会随着观察者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研究使得人们确信,恐龙的颜色并非单一的灰色或绿色,而是多姿多彩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龙鸟最初被定为“鸟”类,虽然后来经过专家们的再次研究确认它属于兽脚类恐龙中的美颌龙类(和鸟类的关系比霸王龙和鸟类的关系还要远),但根据命名优先原则,它还得保留“鸟”名。原始祖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