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向英国追索流失文物“埃尔金石雕”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希腊向英国追索流失文物“埃尔金石雕”
2009年06月24日 10:07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希腊向英国追索“埃尔金石雕”

  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 

  6月20日,希腊雅典新建的“卫城博物馆”隆重开馆,这一保护古希腊历史文化的盛举迎来多方嘉宾和恭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欧盟主席等一批要人出席。然而,受邀的英国官方和大英博物馆却拒不出席开馆仪式,保持着出奇的沉默。这是因为,希腊政府希望借助这个新馆的开幕,争取让流落在外的古希腊文物回归老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埃尔金石雕”最受瞩目。

  “埃尔金石雕”原本是古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大门和殿堂顶部的几组大理石石雕,是帕特农神庙雕塑中最精华的部分。19世纪初,希腊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806年,英国驻希腊公使埃尔金在得到土耳其奥斯曼皇帝的同意后,买下了一部分帕特农神庙石雕,切割肢解后,运回英国。这些石雕最后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很快成为该馆最珍贵的藏品。大英博物馆在一层专门建立展厅,陈列展出“埃尔金石雕”,每天都有大批参观者来这里一睹为快。

  只要对帕特农神庙在古希腊历史上的地位略知一二,只要看过“埃尔金石雕”的宏大气势和精美艺术,只要对石雕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就不难想象,希腊人心中对这一希腊的象征和骄傲屈辱地流落他乡会做何感想。所以,近30年来,希腊多次向英国方面提出,将“埃尔金石雕”归还给希腊。1982年8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希腊政府向英国追索这件文物,这一要求以多数票得到大会通过,但投票没有强制力。此后,希腊多次向英国提出归还要求,两国的外交关系还几度受到“埃尔金石雕”的影响。还有人不断在帕特农神庙前向各国游客散发材料,要求英国归还雕塑,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希腊的呼吁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但大英博物馆始终拒绝归还,除了文物本身的巨大价值外,该博物馆还担心,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将引起连锁反应,其收藏的大量外国文物将受到追索。不过,名面上,大英博物馆给出了两大拒绝归还的理由。一是英国具有全世界最好的保护文物的物质条件和专业经验;二是大英博物馆的展品并不只属于大英博物馆,而是属于全人类,对所有人开放。

  似乎是针对大英博物馆的这一说辞,位于雅典郊区卫城山脚下的卫城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并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文物的展览和保护条件非常良好。该博物馆馆长潘德尔马利斯专门指出,帕特农神庙的石雕属于神庙,因为在文化上,一个文化品只属于这种文化本身,而不属于其他任何人。

  卫城博物馆陈列了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塑,以及意大利和瑞典最近归还的帕特农神庙的部分雕塑,“埃尔金石雕”部分只能以复制品代替。希腊文化部长萨马拉斯表示,卫城博物馆代表希腊再度“呼吁归还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塑”。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在开馆仪式上讲话说:卫城博物馆是希腊的象征和骄傲,现在全世界都能在这里观赏到帕特农神庙最重要的雕塑。有的雕塑仍旧失散,现在是治愈伤口,将这些大理石雕塑物归原主的时候了。

  在大英博物馆内,与“埃尔金石雕”命运相似的展品到底有多少难计其数。但可以看到的是,和一些西方的博物馆一样,大英博物馆面对众多文物原有国的追索压力越来越大。对此,大英博物馆除了沉默、回避和辩解外,近年来也开始做一些文章,来应对追索和怨愤。大英博物馆表示,它将来会开展更多的藏品“借展”项目,让更多的文物回到出土国展览;同时与文物出土国合作,开展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但这一立场与文物原有国的归还要求相距甚远。

  在国际上,目前还没有一部具有强制力的归还流失文物的国际法规。1995年,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制定了《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国际条约,似乎为追讨流失文物提供了依据,不过仍有虚晃一枪之嫌。因为,协议除规定“被盗文物的拥有者应当归还该被盗物”,还规定任何关于返还被盗文物的请求应“在任何情况下自被盗时起50年以内提出。”显然,类似“埃尔金石雕”这样流失在西方博物馆中的众多珍贵文物早已超过这个公约规定的50年“起诉”期,只能望洋兴叹。2002年,19家欧美博物馆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其收藏文物属于人类全体,不能也不必成为原属国的财产。有评论说,说到底,西方仍主导了国际社会的游戏规则,维护的是他们的利益。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希腊追索文物的要求。这几年来,英国民调显示,赞成“埃尔金石雕”物归原主的占大多数。一个呼吁归还“埃尔金石雕”的国际团体表示,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将是归还古石雕的的完美时刻。届时,英国是否能让奥运精神的光芒放射到帕特农神庙上,人们拭目以待。

  (本报伦敦6月23日电)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