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清明节前夕,朝阳市龙城区西大营子镇沟门村建起了一座纪念碑。村里并不曾有过怎样青史留名的历史人物,那座碑上更没有词藻华丽的铭文,纪念的只是8个不知姓名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在辽沈战役中受伤牺牲,最初被葬在了村子附近的几座山上,到了1963年,村民们把他们迁葬到了一起。据说,村里本来存有一份烈士名单,不过,后来遗失了,有关那8个人的身世来历,只剩下其中一位连长的姓氏:孟。其他,再无人知晓……
像这样的辽沈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并不仅此一处,但,不可否认,在硝烟中逝去的那些年轻面孔,更多的已经被历史湮没,或者说,从他们倒下的那一瞬间开始,记忆就戛然而止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葬在家乡的泥土里,没有一块镌刻着自己名字的墓碑,没有留在历史的档案中,甚至,无人知晓他们曾经为这个国家的建立牺牲了生命……
“一仗打下来,连里就剩下20来个战士了”
那场以“辽沈”命名的庞大战役中,究竟有多少人倒卧战场,恐怕没有人说得出精确到个位的详尽数字。 “我当兵的时候,都有花名册。那个时候,很可能连花名册都没有。打起仗来,哪有时间仔细统计伤亡人数和姓名。 ”著名作家张正隆当了几十年兵,写了几十年兵,谈起战争,他依然带着高亢的情绪。过去20余年间,他曾经访问了超过200位参与过辽沈战役的官兵,那段历史如同他个人的经历一般牢牢附着在他的记忆轨道中。
“过去的影视作品,常常夸大人物形象,真实的战争比想象中更加惨烈。我们的队伍装备差,许多战士放下锄头就当兵,并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伤亡大,无名烈士多,都是难以避免的。一个燃烧弹飞过来,可能连骨渣都烧没了,别说未必有花名册,就算是有,也没有地方找。 ”
9月19日,记者在张正隆的家中对他进行专访,说起无名烈士,他不断重复着:“太多了,太多了。 ”“辽沈战役主力军的主力师团,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一个营打到没多少人了。绝大部分都伤亡。伤和亡的比例大概是3∶1或者5∶1。越能打的队伍,伤亡越大。 ”张正隆在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打锦州的时候,有一个连,一场仗打下来,连里就剩下20来个战士了。为了犒劳下队伍,做了一顿猪肉炖粉条,可是没人吃得下去。连长没办法,只好带头吃,连里的战士骂连长没有血性,连长还是含着眼泪吃,因为活着的人还要接着打仗,吃饱了才有力气。 “战争就是这么现实和残酷,可能撂下饭碗就挨子弹。 ”
“最后能够活下来的人,真的是沙里淘金”
记者提出想看一看张正隆的采访笔记,他拿出了其中一本,第一页是自制的简单目录,何时何地采访何人,所谈内容为哪次战役。像这样的笔记本,张正隆自己也记不清楚有多少,每一本都写得密密麻麻的,据说,光是采访手记的文字就已经超过了100万。
“倒了”、 “没剩几个人”、 “打到天亮”……笔记中经常跳出类似的词组,张正隆在记录时,使用了非常简单平静的文字,这与他的作品中那些激荡的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接受他采访的老兵们,在谈起曾经的战斗时,也是非常平静的,或许是因为时间沉淀了激情,或许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 “打仗时,命运都在一瞬间。 ”张正隆曾经采访过一位杜姓老兵,辽沈战役时任某炮兵营营长,身边有个通信兵小韩。打锦州时,队伍在城外看布告,一发炮弹打了过来,不知道哪来的一颗子弹从小韩的眉心穿了过去,那孩子不停地哭,杜营长掏出身上刚发的军贴费,塞到了小韩身上,那些钱相当于今天的5元钱,当时,够买4条土造烟。张正隆说:“杜营长知道小韩活不成了,想着多少尽点心,发自本能地把身上的钱留给了那孩子。仗打完后,杜营长派人去医院查,没有查到小韩的下落,真的就当他已经牺牲了。结果,过了一个月,小韩蹦蹦跳跳地回来了,还胖了不少。那颗子弹没要了他的命,真是奇迹。经历过大战,最后能够活下来的人,真的是沙里淘金。 ”
“那些有名的和无名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真正的安放”
与一般的采访笔记不同,张正隆在每一个采访对象的姓名旁,都仔细记录下了对方的体貌特征,比如:中等身材、花白头发、大眼睛等。张正隆说,他的小说要接近战争的本来面目,每个当事人都应该得到还原。因为这样详细的记录,使他可以迅速回忆起与每个名字相关联的故事。 “有什么是让您特别感动的吗? ”记者问道。 “太多了。 ”对张正隆来说,每个当事人的故事都有感人的细节,每个故事的感动都大同小异。 “有些人打仗途中负伤,就在当地做了农民;有些人死在战场上,尸首都找不到了;有些人活到了解放后,享受到了今天的生活……对军人这两个字,很多人不明白,其实军人参军那天就是要准备去死的,军人就是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很多年轻的农民,可能什么武器也没有,就上战场了,就牺牲了。他们也许将来可以成为元帅、将军的,但是他就牺牲了,有的人连军装都没有换上就牺牲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为了今天而去牺牲的人。 ”
张正隆在接受采访之初提到了美国飞虎队,他们至今仍然在寻找二战期间牺牲的飞行员遗体。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那些在战争期间为了解放事业而失去生命的个体。对于生命的尊重感,使得越来越多的历史片段被拼接、被记起、被追问。尽管超过一甲子的时间已经过去,辽沈战役的硝烟早已湮灭,但是,尊重和记忆让更多的面孔渐渐清晰,那些有名的和无名的生命,都应该得到真正的安放。(王 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