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争吵不休:认亲,恶搞,热炒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曹操墓争吵不休:认亲,恶搞,热炒
2010年01月21日 17:07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曹操墓”在沉寂千年后骤然现世,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月14日,经过中国社科院专家考证,河南安阳西高穴“曹魏大墓”实际已从考古学上确认为曹操墓,但有关曹操墓真伪的质疑和猜测仍没有就此平息。

  无 奈 经济利益的考量

  对曹操墓的争论,说白了是各方利益在博弈!是对墓葬发掘后所产生的连带经济效益的争夺!经济社会之下,曹操墓确认的经济社会价值很容易就超越了学术价值。在曹操墓还没有真正确认之前,著名媒介人裴钰就表示“曹操墓每年的最低收益是4.2个亿”,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在不景气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以及国外游客份额很低的情况下”计算出的。懂得了这一点,不免对曹操墓的考古发掘心存疑虑:经济利益的考量,会不会消蚀专业人士的学术良心,从而误导社会公众?

  “最近关于曹操墓的新闻我一直都在关注,大家辩论其实是个好事情,理不辩不明嘛!”1月19日,家住西安南郊的文史爱好者刘景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来说,确认曹操墓是很有价值的。但从大众文化的角度,人们关心曹操这个人,其墓地则是其次。因此,对于曹操墓的确认,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而不应该掺杂“经济利益”的因素。希望安阳方面迅速采取措施,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提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千万不要就曹操墓的真假陷入无聊的口水战。

  借 机 自我炒作使争辩升温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对安阳西高穴被盗古墓考古发掘,至2009年12月下旬,发掘基本结束,前后历经一年时间。期间,各级文物部门还多次举行论证会进行论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考古专家刘庆柱参加了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最后一次专家论证会,他告诉记者,从目前情况看,认定曹操墓,是证据链最多、最完整的。

  据了解,过去类似的考古,证据还没有安阳曹操墓充足,但是发表后,几乎听不到反对之声;这次安阳曹操墓的证据远超以前的考古证据,质疑之声却不绝于耳!原因何在?

  曹操墓真伪之争其实已远远超出了曹操墓本身,超出了考古本身。“不要外行论内行,不要借机炒作自己,我觉得有些人是借这个东西炒作自己”。刘庆柱说。学术的问题,讨论可以,质疑可以,但要相信科学。他认为,事情一“化”就危险了,什么东西就怕“化”,曹操墓真假之辩已经被社会化、政治化,这不是正常现象。

  大 胆 “认亲”热潮折射文化追求

  当“曹操墓”被确认以后,随即,中国就掀起了一股曹操后人“认亲”的热潮。当地媒体消息称,有一位上海的老人专程跑到安阳的曹操墓,自称是曹操的后人,来认“祖坟”。当地的居民也透露,很多从安徽、河北等地前来“认亲”者均自称是曹操的后人。

  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曹操,至少有十五位美貌如花的妻妾。那么,曹操既然妻妾成群,恐怕他的后裔就很难以统计。在曹操后人“认亲”热的同时,亦兴起了一股“三国热”,热衷者自称为曹操的“粉丝”。这些“曹粉”们,网上玩“三国”游戏、看《三国演义》电视剧;网下看有关曹操和三国的书籍;生活中,模拟“曹操”的言行举止,并吟唱“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诗词曲赋。同时“网络考古”也风生水起,有网民宣称要去寻找“刘备墓”和“孙权墓”。

  这充分说明了,公众的“好奇心”,不仅仅是因为墓主人的身份特殊,对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和历史文化感兴趣也是原因所在。

  恶 搞 娱乐情绪弥漫

  在这个富有娱乐精神的年代,恶搞戏说很容易盖过科学研究的风头。曹操墓也已成为岁末年初一个不容忽视的公众文化事件。

  日前,记者收到一位朋友的短信,是一段曹操和盗墓者的对话。

  曹操说:“你们是谁?出去!”

  挖墓人说:“快说,你是不是曹操?”

  曹操长叹:“唉,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挖墓人说:“你旁边的女人是谁?”“这事不能说得太细。”曹操诙谐一笑。

  “曹操”破土而出,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但严肃的科学研究被恶搞,显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让娱乐的归娱乐,科学的归科学。网民需要保持理性和平常的心态,而不要以玩世不恭、怀疑一切的娱乐心态捕风捉影,更不能以此企图左右科学研究。只有这样,社会的发展才有希望,网络作为公众言论的平台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担 忧 考古信任危机显现

  “在考古历史上,这样的现象颇为罕见。除了曹操的历史地位特殊、公众文化遗产意识逐年增强外,恐怕也与信任危机、考古动机遭疑有关。”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鹏说,近年来,国际国内屡有各种造假事件被曝,学术界、新闻界包括政府官员的社会公信力屡受挑战。每当发生重大事件,人们总要习惯性地从反面思考,“曹操墓”考古发现也难例外。

  许多报道提到“曹操墓”考古发现缘于对帝王陵墓的“渴求”,以及当地政府破除常规拨款支持考古发掘的细节。在有些人看来,既然“动机不纯”,结果必然可疑。加上有人“计算”出“曹操墓”的旅游价值每年数亿,更“坐实”了这种怀疑。当然,考古信息发布时机也欠妥。“曹操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尚未最终结束,考古资料尚未全面整理,有些问题尚未深入讨论。应该说,在上述这些情况下,不少人产生疑问都是很正常的。

  欣 喜 公众监督没有缺位

  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欢呼者有之,质疑者有之,恶搞者也有。有学者认为,近年来,在学术问题上,造假案不断涌现,人们对学术界某些不正之风已表现了厌恶之情。因此,网上对包括曹操墓进行的监督决不是反映国人无知,而是一种相当的理智。就曹操墓一事而言,假若曹操墓是真,那么,将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盛事,也给历史和曹操一个完美的交代。假若曹操墓是假,那么,将又是一场像“周老虎”般以愚弄公众开始以害己告终的闹剧。那么,公众质疑曹操墓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以对历史求真为己任的考古工作者,认真思考公众和网上的质疑,也不是一件坏事。

  对曹操墓的质疑,体现了公众监督的可贵。一切弄虚作假的学术都会原形毕露。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由于千千万万的火眼金睛,曹操墓将会有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结论。

  信 心 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不容亵渎

  “‘曹操墓现象’对于考古学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作用,这就是促使考古学家更加严谨、谨慎。但在另一个方面,它损害了考古学的严肃性,损害了考古科研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公信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杜金鹏坦言,在考古研究中,追求“百分之百的铁证”几乎是一种苛求、很多时候是一种空想。事实上,在“曹操墓”考古发现论战中,提出反对意见者要证实自己的观点,反而比论证肯定性意见更困难。

  杜金鹏说,中国的考古学界,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虽然在当前形势下,考古界也难免沾染一些不良习气,但毕竟还是最纯朴、正直的群体之一。环顾左右,像民工一样整日劳作在田野中、任凭风吹雨淋不动摇,其薪资待遇却远不及城市白领的,除了考古学家,还有多少学科的从业人员是这样的?支撑大家如此痴情考古的,是事业心和责任心!

  坚守寂寞才能获得真知

  安阳曹操墓之真伪争论至今,俨然已成了一锅娱乐大杂烩。地方政府的逐利冲动,科学学术的公信缺失,都在不断升级的辩论中一览无余。“说曹操,曹操就到。” 经过考古发现,这个曾经生活在世代相传的传说里、在民间社会极具知名度的一代名人,能够重见天日,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所以,在真与假、是与非的判断中,错不在曹操墓,也不在考古发现,而在于发现的时间,是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缺少敬畏、信任缺失的时代。

  揭开“曹操墓”疑冢之谜,需要理性、严谨、求实态度,这不仅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也彰显了对历史的尊重。事实胜于雄辩,时间是有力的证明,随着曹操墓的挖掘和出土文物论证认知,我们期待新的有价值的考古发现、DNA鉴定报告来佐证“曹操墓”真伪,而这些,靠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辩论是无法完成的,真正能靠得住的是“寂寞”,“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研究”的寂寞,只有在热闹的争论中坚守寂寞,那么关于曹操的众多猜测和未解之谜,或许将从此逐一揭开。

  本报记者 赵争耀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