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至15日对泰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3天,他们会度过一年一度的宋干节(Songkran Festival),迎来属于自己的新年。连日来,该国爆发了多次大规模游行示威和流血冲突事件,宋干节的到来缓和了紧张的气氛,各方势力不再剑拔弩张,曼谷老百姓和外国游客开始走上街头,泼水嬉戏。
给泰国带来放松的机会
泰国人几乎是世界上最爱过年的人群,他们过中国年,也过西洋年。不过,真正属于泰国人的“年”却是宋干节。泼水是宋干节的主要庆祝方式。在节日期间,泰国的男女老少会手持各式各样的水枪,见人就“开枪”,更有人用勺舀水迎面泼洒。水花飞溅处,欢声笑语四起,兴高采烈的青年男女又歌又舞,全身湿透的人们尽管突遭“袭击”,却是满脸欢欣。
作为泰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习俗,他们把宋干节当做向世界介绍自己的一张名片。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的泰国馆预热活动中,邀请中国朋友共同泼水祈福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由于泰国政局的动荡,曼谷市政厅已经取消了今年庆祝宋干节的所有官方活动。由于“红衫军”占据了往年曼谷宋干节人们用以欢度节日的繁华桥及附近街道,4月13日之后,一些群众开始走上曼谷是龙路一带街区,自行庆祝节日的到来。在是龙路的街道两旁,出现了不少摆卖泼水所用工具及拌在水中专门用于涂抹人们脸庞的爽身粉的摊点。与此同时,“红衫军”也在聚集地开始庆祝宋干节,并主动停止示威活动一天。
在曼谷的一些街头,人们能看到一些孩子兴奋地摆弄着向过路人泼水的水枪,而不远处全副武装的士兵却警觉地紧握M-16步枪,与嬉戏的孩子们形成强烈反差。“本来应该是高高兴兴的日子,却只有小孩子能够那么开心。”泰国人尼瓦说。不过,也有许多曼谷市民表示,宋干节的到来终于让他们得到了一些“放松”的机会。
部分游客避开曼谷过节
宋干节到来之前,许多曼谷市民选择不出家门,一些市民则前往外埠旅游以免遭遇危险。许多外国游客在经历了暴力冲突的惊险之后纷纷逃离曼谷,尤其避开靠近冲突地点的旅客聚集地考山路。
谈到4月10日晚“红衫军”与军警的激烈冲突,英国游客柯文心有余悸,称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与她一同来到泰国旅游的人有不少已经撤离曼谷。一位网友在血腥冲突后重临冲突爆发地点,实地拍摄了逾10段视频上传到网络上。通过视频可见,曼谷市的部分地区目前较为平静,游人稀少,“红衫军”旧城区集会据点繁华桥的部分商户已经重新开张。新西兰的库普卡是第一次来到他心目中的“微笑佛国”,眼中所见除了暴力冲突就是萧条之景,他没有看到想象中热闹的庆祝景象,表示对此次泰国之行略感失望。
与此同时,泰国南部及北部城市的情况则要正常许多,比如靠近中国的城市合艾。合艾以往就是外国游客及泰国人庆祝宋干节的胜地之一,出于对泰国局势的忧虑,不少放弃曼谷的游客将目的地改为合艾。今年,前往合艾参与宋干节庆祝活动的旅客数量比往年高出10%。目前,该市所有酒店全部爆满,全城约1.5万间出租房皆租罄,一些租不到房间的旅客甚至租住当地的民宅公寓或住在庙宇中。
最想得到的礼物是和平
一个多月以来,“红衫军”针对泰国当局作出的各种行动让泰国局势陷入了紧张气氛:集会示威,数次发动大规模游行,通过泼血示威的方式向政府施压。朝野双方两次直接谈判未果后,“红衫军”升级行动,占领了曼谷的核心商业区和主要交通路口。4月7日,示威者暴力冲破警方防线、强行进入国会大厦,泰国总理阿披实随后宣布实施紧急状态法,允许政府调动武装部队维持秩序。尤其是4月10日,“红衫军”与泰国军警之间发生了泰国18年来最为血腥的暴力冲突,“红衫军”向军警投掷杂物和燃烧弹,或用弹弓投射石子,军警则端起枪朝人群发射催泪弹和橡胶子弹。这场暴力冲突导致至少21人死亡、840人受伤。
泰国动荡的局势正在损害泰国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首当其冲——迄今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针对曼谷的旅游警示。泰国旅游院主席功吉透露,泰国已召开会议评估“红衫军”示威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评估结果显示,自示威开始至今,已导致旅游业流失20亿铢(折合人民币约4.2亿元)的收入。曼谷酒店本月入住率仅有三成,而往年同期入住率可达六成。
许多泰国商家抱怨他们错失了宋干节的商机。泰国商会大学麾下的经济及企业预测中心针对目前政局对商业的影响,随机调查了820家企业发现,约61.9%受访者表示业绩受到政局问题的负面影响。以产业划分,约62.5%的农业从业者表示受到冲击、约66.7%的贸易业受到打击,约77.4%的服务业受到负面影响,约51.7%的工业受到波及。各企业认为,如果“红衫军”继续示威1到3个月,对贸易带来的影响程度将更为沉重。
根据泰国易三仓大学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超过七成的泰国受访者希望朝野双方展开第三轮谈判,一半以上受访者对军民冲突深表难过。在曼谷及清迈、大城等16个府的共1124名受访者中,绝大多数人坦言最想得到的宋干节礼物是“和平”,其次是“社会公平”。不少泰国人表示,希望人们脱去红衫,穿上五彩缤纷的传统服装,一起度过一个祥和快乐的宋干节。
(本报记者 毛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