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赵匡胤陵的遭遇更是现代人的悲哀——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文化新闻
    北宋赵匡胤陵的遭遇更是现代人的悲哀
2010年04月26日 11:37 来源:时代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都知道河南文物多,但是文物再多,也不能把一个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陵墓撂在麦地里无人问津呀。”

  这是一位考察巩义宋陵的大学生发出的感慨。对此,媒体进行了实地勘察——高大的墓丘上长满了酸枣树和荒草,在周围青青的麦苗的映衬下,显得古老与荒凉。墓南侧一石碑上写着“宋太祖赵匡胤之陵墓”,碑不大,但第一次到这里来的人都会一惊,宋朝开国皇帝的陵墓就在这儿?(25日《郑州日报》)

  北宋开国皇帝的陵墓如此荒凉,让人很是惊诧。同样是在河南,安阳曹操陵墓登场,从地方政府到考古学界到全国媒体,几乎是炒得热火朝天。就是过去了数月,还有一所著名的大学要在全国各地找寻曹操后裔,比对DNA验证曹陵骷髅头是否是当年曹阿瞒。而且,曹陵炒作只算是开场序幕,一个李白故里,两国四城争得不亦乐乎。还有赵云籍贯,一个省两个市下面的两个县同样争得脸红脖粗,甚至动用了地方最高权力资源和媒体力量进行PK。

  相比之下,赵匡胤的命运可就惨了许多。如果说曹操陵还有存疑、还被许多人证伪,赵匡胤陵可是货真价实;相比李白和赵云的籍贯,巩义作为北宋皇家陵园也是板上钉钉、没有丝毫悬疑的历史事实。巩义“七帝八陵”,不仅有正史记载,还有考古实证和历史遗存。尴尬的是,真的皇帝陵却被置于荒野麦田无人问津,墓前陪葬的石人、石马、吉祥兽被周围高污染“小化工”所致的酸雨侵蚀,石雕表面脱落,残破不堪。

  现代人的厚此薄彼,并非出于情感上的喜恶,而是基于现实功利的选择。曹操陵,虽然也没有出土有价值的文物,但是规制还在,给予现代人在墓穴上大兴土木的机会,当然也可以在此平台上,投资兴建一大批的建筑赝品,以陵墓的噱头借文化的名义,搞旅游、促经济。今人争李白和赵云,也莫不如是,无非是借古人的名头为现代城市争光,为地方官员的脸面贴金。所以,安阳不惜投资N亿去包装曹陵,争李白的几个城市不惜花费文宣重金去做舆论,赵云的两个“故乡”正在抓紧修建现代人想象的子龙“故居”。

  历史文化被商业企图所绑架,历史名人被后代子孙所意淫,这样的文化保护堪称现代版的叶公好龙。

  赵匡胤陵墓之所以被人漠视和自生自灭,原因无外乎二:一是巩义宋陵较为集中,“七帝八陵”遍布巩义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物以稀为贵,宋皇陵太多了,就少了曹操陵“七十二疑冢”的历史悬疑,也就少了满足现代人好奇心的考古噱头。二是北宋皇陵命运多舛,在北宋一代即遭金兵盗掘。史书记载,1126年,金大将粘罕攻占巩义,私下里率兵盗掘北宋诸皇陵。靖康之变,徽宗、钦宗二帝为金兵掳走,巩义宋皇陵尽被金兵破坏。对此,南宋初年人韩所撰的《涧泉日记》有明确记载:“绍兴戊辰(1148),太常少卿方庭硕使金,展竭陵寝。先是诸陵俱遭发,哲宗至暴骨,庭硕解衣裹之。”如此遭遇,现在的巩义宋陵不仅墓穴规制不存,陪葬文物也湮灭于历史中。剩下的,也只有石制雕像而已。这些东西,在现代人看来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也难怪当地政府不管不问。

  悲哀赵匡胤陵,悲哀“七帝八陵”,其时即遭异族荼毒,现时又被后人漠视。在我看来,北宋皇陵的遭遇不仅是历史的悲剧,更是现代人的悲哀。历史的悲剧已经无法挽回,现代人的悲哀却可以避免。一方面,审视历史人物,现代人应有客观的认知和评价,可以尊重并传承约定俗称的古人传奇,但不可以利己主义的故意误读。另一方面,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维持其原生态不是弃之不问,而是不吝啬投资又必须倾心保护下的修旧如旧。更重要的是,对于有争议的考古,则不宜简单认定加大兴土木以造成历史的误导。

  历史文化容不得功利主义的侵蚀,对于古人古物,现代人随意取舍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该停歇了。

  张敬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