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 → raybetapp2涓嬭浇 → 地方新闻 |
中新社左权11月7日电 题:探访太行山左权民间抗战收藏馆
中新社记者 张恩
绕过几道山梁,跨过数条沟坎,记者7日来到太行山深处山西左权县西关村的《辽县人民抗战纪实》收藏馆。
当年,八路军将领左权将军在此捐躯,还有许多中华儿女在太行山浴血奋战。绵绵太行在中国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该馆由山西省检察院退休干部王艾甫筹集十万余元人民币创办,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一年多来,这座民间收藏馆影响力日增,共有5万多人来此回顾抗战的峥嵘岁月。
一些当年将士的后人把这里当成追寻父辈足迹的圣地。就在刚展出不久,二十多位将士后人特意从北京赶来参观,其中有陈赓将军的儿子陈知建等。
步入展馆,看到的是一座清末民初的四合院,十多盏红灯笼悬于屋檐下,院中还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棒子,尽显太行的秋日风光。
来到展室,普通小马灯,木制独轮车,交军粮布鞋的收据等藏品都在讲诉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馆中展品均为王艾甫近50年的收藏。展室设“国耻警示篇”、“抗战理论篇”、“根据地创建篇”、“民主法制篇”、“抗战文化篇”、“国际友谊篇”、“参军参战篇”、“鱼水深情篇”、“抗战武器篇”、“英烈永垂篇”等11个专题。
除了土枪,地雷,大刀,红缨枪及日用品等实物外,还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图片,包括当年辽县易名为左权县的珍贵文献、西河头民兵自卫团抗日武装花名册,辽县人民为建设烈士纪念塔捐款捐物的账目等。
王艾甫说,由于场地所限,展出的仅为自家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他计划每半年更换一次展品。
在楼下展室内一角,一口陈旧的部队行军锅引起记者的注意。王艾甫介绍说,这口锅是八路军战士用四块铁皮敲制而成的。一次日军扫荡,部队转移时把锅寄放在一户连姓老乡家。60多年来,一家人始终珍藏着这口普通的行军锅。捐赠者连贵锁的爷爷离世前交给他父亲,父亲临终前又郑重托付给他。这口行军锅在一户普通左权人家中传了三代,一直到展馆开幕时,由腿脚已不方便的连贵锁亲自送来。当时他长吁一口气:“这是咱八路的东西,今天终于交来了。”
王艾甫告诉记者,当年在这块土地上,百姓众志成城,坚持抗战,同时养育了人民的军队,这里成为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记者了解到,王艾甫在收集太行山一带抗战资料的同时,还着手研究这批史料,并有所心得。他认为,左权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是游击战的发源地。左权县还是中国抗战文化的起源地,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就诞生于此。
在告别之际,老人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他将扩大展馆,还想办一座晋冀鲁豫边区抗战展馆,以作教育后人不忘历史的教材。
![]() |
【编辑:巫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