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之年。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十一五”成功经验里的广东贡献,这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取得的。那么,在新的“十二五”征程中,广东怎样继续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继续为中国的“十二五”辉煌作出南粤独有的贡献?连日来,在北京“两会”会场,代表、委员热烈讨论,群情振奋。本报记者兵分多路,采访了诸多专家,聆听他们把脉“十二五”蓝图中的广东路径,今起陆续推出,敬请垂注。
有中国“股份制巨擘”之誉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无疑是全国两会政协经济界委员中的“明星”,虽然常被记者围堵,却一直“惜言如金”。昨日下午,当他听说广东珠三角“绿道”为城乡双向一体化探索出崭新路径后,终于打开“话匣”。
厉以宁表示“双向城乡一体化”在“十二五”期间对地方经济转型、城乡统筹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他鼓励广东在城乡双向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同时,他也建言,广东要充分发挥制造业发达优势以及“双转移”的先进经验,打造全国熟练技工的输出基地,提升国内人力资源素质,为“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助力。
在广东首倡“双向城乡一体化”
今年两会上,细心的人可以发现,厉以宁讲得最多的就是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双向城乡一体化”的问题。
而他这副为化解中国经济深层次矛盾所开出的新药方,第一次发布正是在广东。
去年5月8日,东莞长安镇,厉以宁首次提出中国应该实行“双向城乡一体化”。
厉以宁指出,城乡一体化第一个阶段是单向的,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而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都是双向的,即:农村人向城市迁移的同时,城市人可以自愿到农村去生活、居住,也可以在农村进行投资。
当时厉以宁表示,希望广东继续发挥改革先锋的精神,在“双向城乡一体化”方面大胆实验。
今年初,全长2372公里的广东省珠三角绿道网全线贯通。绿道建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我知道(绿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厉以宁表示他的意见已经被采纳,他还透露后续相关部门将会出台文件来推动“双向城乡一体化”,广东又一次走到了前面。
复制“双转移”经验,破解人力资源结构困境
此前,厉以宁在谈及“十二五”规划时表示,中国正遇到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一个难题——— 劳动力成本上升。
他判断,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时代已经结束,劳动力供给越来越有限,企业招工难,劳动力成本高,进而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使得紧缩的调控政策失效。
“我曾到广东调查,凡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99%都就业了,这对中国长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厉以宁表示,人力资源结构非常重要,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要做到工业强国以外,还要做到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
“十一五”以来,尤其是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后,广东大力推进的“双转移”成效显著,其中职业教育成为广东省“双转移”战略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大规模的培训、转移,不仅为珠三角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优质劳动力,同时也为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发展后劲提供了支持,来自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的数据显示,“双转移”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质量,培训转移后的工资水平比未受训的农民普遍提高20%至30%。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年全国职教年会上指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推进校企合作。
据了解,广东对“十二五”时期的“双转移”工作思路已初步确立,其中在今明两年每年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80万人,同时加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劳务对接,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5万人。
对于做好职业教育促进“双转移”过程中取得的先进经验,厉以宁表示赞赏;他还鼓励广东的职业教育学院应该进一步发展,发挥珠三角的产业优势,成为全国熟练技工的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