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杭州近郊一村20年不卖地照样致富 村支书透露秘诀

2011年03月24日 17: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3月24日电(记者严格)和主城区隔江相望,杭州萧山区建一村位于杭州近郊。这里是全国生态文明村和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该村村支书方告诉记者,作为杭州近郊农村,20年来村里没有卖过地,但依靠土地流转却照样致富。

  杭州萧山区建一村位于钱塘江南岸,紧邻江东开发区,2010年村经济总量已经达到2亿多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8万元,有好几户村民通过办企业拥有亿元资产。

  方明贤是建一村的支部书记,59岁的他做了40年的村干部。

  他觉得很自豪,因为他觉得在杭州近郊,建一村没卖地照样致富了。

  “不卖地”不等于让农民都种地。

  建一村共有土地1879亩,620户农户人口2200余人,人均土地不到一亩。

  “靠种地发不了财”。 方明贤种了一辈子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一季水稻一季小麦,收入不到2000元,化肥种子农药不算人工也要1500元左右一亩。

  而种植经济作物,一家一户自然难成气候。

  2008年开始,方鼓励村民把家中的一亩三分田流转起来,用整块土地向村民和外来企业招标。

  一家农业公司中标现代农业园,596亩大棚种植草莓、苦瓜、葡萄,每亩投入2万元建设大棚和滴灌设备可用十年,而一亩年产值在三万以上。而从种子、施肥、管理、采摘、分类到超市销售都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草莓进入沃尔玛销售,有问题马上可以找到这里”,方明贤觉得只有这样标准化生产才能解决现在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问题。

  几个村民还承包了沿江围垦土地500亩养甲鱼和白虾。

  而不少村民也从农民成为了农业工人,每天在农业公司上班,一天也有60元以上的收入。

  在方的办公室外面是一片农民的承包土地,正是农忙时节却看不到人,而在农业公司的大棚里确每天都有60多个村民上班。

  “为什么荒了自己一亩三分地去种农业公司的地?”方觉得农民最会算账用脚投了票,土地流转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解决了土地浪费问题。

  而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村民每年还可以收到728元/亩的流转金。方明贤说,今年村里打算把流转金涨到1200元/亩左右。

  而土地流转以后方觉得把农民的劳动力释放出来了。建一村有不少建筑包工头,该村农民也有泥工、瓦工等传统手艺,离开土地以后的农民包工头收入自不待言,现在在外打工的薪金已是建一村村民的收入第一来源,方明贤透露现在一个技术建筑工人一天工钱都有200-500元。

  除了薪金,今年村民还将有股金收入。去年,村里成立了经济联合社开始打理村有资产。按照对村有资产的贡献程度,建一村给每个村民都配置了股份。从今年开始,他们就要开始给大家分红。

  对于还剩下的530亩地,建一村正在和台湾商人谈合作开发休闲农业,方的思路还是不卖地,30年土地所有权入股共同开发。

  方觉得现在建一村富裕程度可能比不上一些卖了地的村,“但5年后,10年后呢?”手握1800亩地,杭州萧山区建一村党支部书记方明贤底气十足。

  而他所在的建一村,离开杭州西湖不到一个小时车程。(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宏钰】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