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武汉东湖九年来未见一只大雁 人类活动影响巨大

2011年03月31日 14:31 来源:荆楚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月1日至7日,是湖北“爱鸟周”。在昨日的“爱鸟周”启动仪式上,武汉观鸟会发布观测报告称,经过连续9年观测,东湖区域共发现、记录野生鸟类234种,占到武汉市鸟类记录总数(343种)的三分之二。但是,由于东湖区域草滩、泥滩消失,导致大雁、鹬(读yù)等鸟类在该区域基本绝迹。

  据武汉观鸟会统计,2002年到2010年,观鸟人员在环东湖地区的13个观测点进行观测,共记录到野生鸟类234种。

  根据观测,东湖东部的武汉植物园、磨山景区、马鞍山森林公园一带,鸟类品种繁多,橙头地鸫、发冠卷尾、三宝鸟、白颈鸦、小天鹅等珍稀鸟类频频出现。马鞍山森林公园一个迁徙季节,可观察到近20种猛禽,武汉市过去没有记录的蛇雕在这里被发现。北部的白马和落雁景区,开发度最低,保持了湿地原生态,在该区域的潭湖观鸟点,一些较罕见的鸟儿被发现。而在东湖主湖湖面,秋季会有2万只以上的红嘴鸥出现,冬季则有近千只鸬鹚居住在湖中心一排水杉林。报告结果显示,东湖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价值极高。

  但是,武汉观鸟会负责人称,近40年来,人类活动也对东湖的鸟类种群数量带来巨大影响,9年来未观测到大雁、鹬类的身影。而上世纪70年代以前,雁类在东湖易见,它们栖息在大片的滨湖草滩。但后来东湖湖岸不断被围湖造景、造田、修路,草滩消失了,导致大雁也基本不来东湖。

  同时,泥滩的消失也影响到鹬类。据悉,9年来,鹬类只出现在潭湖至落雁景区一线残存的泥滩上,植物园至喻家山之间的鱼塘也有极少量鹬类出现。原因即是水泥硬化后的驳岸,以及市民更喜爱的人工亲水平台,导致鹬类赖以生存的濒水泥滩消失。此外,东湖苇丛越来越少,作为景观的小片苇丛,因面积小、游客易接近,也不适合苇莺、攀雀等小型雀鸟生存。

  武汉观鸟会负责人称,马鞍山森林公园的湿地区,以及武汉植物园新开辟的水生植物园区,新修的小径栈桥、人工植被均不适合鸟类生存。楚天金报 记者朱媛媛 通讯员周卫平、朱小明 实习生姚静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