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4月14日电 题:农民工进城 大学生下乡
中新社记者 罗钦文
如今,农民工进城已是势不可挡的大潮,全国有一亿三千万之多,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而大学生下乡,虽远未形成声势,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或下乡当猪倌,或下乡种田,或下乡当村官,时下成为了不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选择。
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谢思惠,就是大学生下乡创业的一个典范。2008年7月,他和他的同学一样告别了四年的大学生活,走出校门;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是,他放弃山东农业大学全额公费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和留在大城市工作的优厚待遇,选择了回乡当农民。
至今还不到3年的时间,谢思惠已经在他的家乡福建省福安市晓阳镇谷口村,创办了福建省思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安市泽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在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景区内建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和千亩生态茶叶基地。
“决定返乡到农村创业,主要是因为我从小的梦想,就是用知识改变命运,让家乡的土地创造的价值由500元变成5000元,让家乡的农民过上好日子。”从小在贫困山区长大的农民孩子谢思惠说。
当他带着母校专家的研究成果回到家乡,在田间地头推广技术的经历让他明白:让农民知道一项技术好不是靠嘴巴说的,而是要做给农民看的。于是,他通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来筹措创业资金,利用大赛奖金承包了30亩地,建立起“规模化生姜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在那片示范基地里,他把母校专家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生姜种植中,结果生姜大获高产。事实是最好的说明,周边农民广泛接受了他的新技术,生姜增产高达三成,平均每亩增收1500多元人民币,仅此一项就可为当地农民增收300万元。这被形容为“一个农民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模式,激活了一个农村,带动了一个产业”。
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有茶园面积20多万亩。当地主要种植的传统茶叶品种整体品质低,已满足不了当今茶叶高端市场的需求。
面对当地茶农改造积极性不高,谢思惠创造性地提出并推广茶园套种生姜、种茶与办茶厂结合、建立自有示范基地与带动合作社社员改造相结合等多种模式,短短两年里就建成茶姜套种生态茶叶基地300亩,示范带动当地农民改造生态茶园1200多亩。目前,坦洋工夫红茶新品种远销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带动当地12000多户农民致富增收。
2008年10月,他和村里农民共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谢思惠说,村里农户不多,但是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在产前请进农业专业授课,产中田间地头指导,产后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通过共享技术、信息和市场,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的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知道自己的带动作用是有限的,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这个是根本。”谢思惠拿出有限的资金,在福安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吸引8个创业团队的20多名大学生入驻创业。
大学生下乡,与农民工进城双向互动,成为了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新趋势。当地一位政府官员认为,现在的中国农村,迫切需要像谢思惠这样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去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农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