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汶川灾区教师的三年:“心理救援”路仍漫漫

2011年05月06日 1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都江堰5月6日电 题:灾区教师的三年:“心理救援”路仍漫漫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清晨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学生的晨读声让这座在两年前修建的新校舍充满生机与希望。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严重受损的旧校址,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官方和民众更愿意让人记住的,是这所新校园正在延续优质生源基地的光辉头衔,并且逐步成为四川乃至全国著名的中学。

  这座用了近7034万元人民币特殊党费援建而成的新校园,占地80亩,各类用房总建筑面积25500平方米。各种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可与全国任何一所中学相媲美。有老师对此形容,“若再发生8级左右的地震,这样的建筑不会让娃娃伤到一根汗毛”。

  一些学生家长和教师在描述对新学校的印象时,总会竖起大拇指说,“娃娃在这里上学真幸福”。

  然而关注这里的人们或许还记得,3年前的地震瞬间夺去了283个孩子和6位教师的生命。而活下来的教师在那场灾难里,一方面自己是受害者,亲人可能离去;另一方面还要承受着对学生的责任,要表现出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和自强不息。

  3年的时间,外界除了关注这里的新变化,更关心失去孩子的家庭,残疾孩子的未来,以及牵挂着教师的心理重建。

  记者在与聚源中学的几位教师交谈时,对于灾难带给个体冲击的回忆尽可能绕过,避免去碰触他们刚刚结痂的伤口。有人则会释然地说,“一切都要往前看,经历过‘生死章节’,许多事情都看开了,也淡化了”。

  已经教授了14年政治课的张林抿着嘴唇说,现在在教学中,懂得了从各方面关心学生,让娃娃们在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把工作干好,让孩子们吸收更多的知识养分,否则对不起那些逝去的同事和学生们。”张林说,也许很多人都在天堂看着我们,做不好,没办法向家长交代。

  谈及同事和学生,让这个中年男人眼中噙满泪水。

  该校负责配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教师“心理救援”的王薪钧说,目前大部分教师的心态已恢复平静,但心理辅导课程依然要坚持下去,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王薪钧欣慰地说,现在看到学校里一位失去孩子的老师,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上课也恢复了自信,大家心里像喝了蜜那么甜。“因为她有了即将出生的小生命,人生终于有了希望。”

  不过王薪钧并不回避在聚源中学、乃至整个震区仍然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少老师觉得幸运躲过一劫,能活下来,就是幸福。至于工作的积极性,人生的追求,根本不重要了。”

  “现在有钱就花,能享受的就去享受,过一天算一天,谁会知道哪一天还会有地震降临。”该校一位名叫向进的老师指出,不要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什么遗憾,是很多人的真实想法,这令他非常担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灾后心理康复重建项目小组”的许孟灵对此表示,老师这个群体的心理重建也是因人而异,尽管项目开展了两年多,但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都不同。有人可能用3个月就能恢复,但一些先天心理素质脆弱的,可能需要10或者20年才能恢复。每当外界一提到地震、伤亡,就有可能触碰到他内心的“导火索”,形成“二次伤害”。

  “所以有些学校亟需配一名专职的心理咨询师,通过长期对那些心理脆弱的教师进行辅导和治疗,而不是‘补漏式’的救助。”许孟灵说,目前中国的心理咨询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需求度仍不是很强,灾区教师的“心理救援”,可能需要漫漫征程。(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