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5月10日电(记者 沈兰)现代僧人在做什么,精神面貌如何,为世人所关注。杭州市佛协会长光泉法师告诉记者,僧人关心欠发达地区地区民众生活,与社会相适应,才是本质。农历四月初八正值释迦牟尼佛诞辰日,杭州市佛教协会暨市属各大寺院、佛学院隆重举行了2011“东南佛国•杭州”托钵行脚——福慧行大型慈善活动。
10日上午,在杭州佛协会副会长定本方丈手持锡杖的带领下,杭州市属寺院和佛学院近300名行脚僧,头戴斗笠,身披衲衣,手持钵盂,步伐稳健,清净庄严,从上天竺法喜讲寺出发,沿天竺路,途经中天竺法净禅寺、三天竺法镜讲寺至灵隐寺,场面极为壮观。
据记载,托钵行脚源自2500多年前的印度佛教传统,当时释迦牟尼佛成佛道后,跟随他修行的弟子很多,但是佛陀和他的弟子们始终实践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所以他们居无定所,到处行脚,乞食度日。钵是梵语,中文意思叫“应量器”,即僧人出门乞食时之食具。“托”,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行脚,即和尚行走,参学,访学。
光泉法师说,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慈济精神,是佛教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内涵。举行托钵行脚活动,旨在继承传统,发扬慈悲济世的精神,净化心灵,化导社会,引导广大佛教信众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服务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悉,托钵行脚历时2小时,沿途广大信众踊跃捐款,所得善款将全部用于慈善公益事业。目前,托钵行脚这一善举被选入中国宗教报告中。(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