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安5月11日电( 廖小兵 袁代光 ) “妈妈,明天就是5.12地震三周年了,谢谢你三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走出了地震阴影。我们的家乡变化很大。在各界的帮助下,我们有了新校园、新场镇,新修的房子全部是抗震的,还修了不少避震设施,再也不怕地震了。家乡的樱桃熟了,欢迎妈妈前来品尝。”11日中午,正在睡午觉的广安区国税局干部张洁被一阵熟悉的电话铃声敲醒,一接才知是千里之外的汶川“女儿”王其雪打来的电话。一会儿,手机上又出现了一条短信,一看是远在汶川另一个“女儿”汪婷发来的短信。
汶川特大地震后,365名汶川绵虒小学学生到广安区三中异地复课。广安区团委、妇联为了照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面向社会招募了365名爱心妈妈。张洁就是其中的一位。
接连收到两个“女儿”的电话和短信,一股暖流在张洁心里流淌。
2009年6月21日,王其雪和汪婷在爱心妈妈张洁护送下,平安回到家乡——汶川县绵虒镇。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仍暂住在过渡安置房里的汪婷和王其雪家,张洁看到,震后两家人的生活正艰难地重新开始。
回到广安,张洁即与丈夫商量:帮助两个“女儿”。当年8月20日,夫妻俩给两个家庭分别汇去1000元现金。2010、2011年春季开学前,又给孩子分别汇去助学金1000元。“我将资助她俩直到大学毕业。”张洁说。
“藤妈妈,感谢你的‘六一’节礼物,我很喜欢。给你寄来了在爷爷的指导下我亲手腌制的腊肉。”5月11日一大早,爱心妈妈藤蕾接到了结对的汶川地震孤儿张小逢打来的电话。
9岁的张小逢家在绵虒镇克约村,爸爸妈妈在地震中遇难。地震后,张小逢到广安异地复课。藤蕾第一个报名主动要求结对地震孤儿张小逢。自从有了藤蕾无微不至的关爱后,张小逢逐渐走出了地震阴影,学会了坚强,学习特别刻苦,还当选为班长。
“当时,我每个月接她回家,带她去学画画,和儿子一起到公园玩耍。刚开始她很敏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开朗了很多,学习也跟上了。”藤蕾说,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她回到家乡快一年了,藤蕾一如既往关心她,“今年春节我专程到绵虒看过她,张小逢和爷爷在一起生活得很幸福。”
“尽管回到了家乡,孩子们仍然怀念在广安的那段时光。”绵虒小学校长杨隆荣告诉记者,目前孩子们生活很好,他们均与爱心妈妈保持联系,经常写信、通电话、发短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
杨隆荣说,自汶川地震后,汶川县绵虒镇在珠海市等方面帮助下,投资上亿元,对损毁的学校、基础设施进行了修复,同时利用大禹和羌族文化着力打造旅游景区,建设古镇中的“典范”。
坐落在岷江河畔、213国道旁的绵虒小学是珠海援建的第一个开工项目,也是单项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震后安置在广安复学的绵虒学子,一年之后如期重返家乡就读。作为重建家园梦想的寄托,孩子们有学上,抚慰着每一个灾民的心。新学校占地面积1966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867.5平方米,可容纳900名师生从事教育活动。建筑造型为川西建筑与羌式建筑相结合的风格,包括专用教学楼、普通教学楼、学生宿舍、幼儿园等。学校主体结构为框剪结构,严格执行广东省“8级抗震、9度设防”的标准,并采用节水和污染防治措施,获得了四川省建筑工程最高奖项“天府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