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3日电(记者李德华)根据中央的指示,新疆大批干部赴阿里,经受了艰苦和寂寞,但很少有人埋怨、后悔,反而认为它丰富了人生的经历。
傅达生:阿里的第一困难是缺氧,头痛难忍
“1970年夏,经过动员,自愿报名,组织审查挑选,当然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争着报名了。当时上阿里是很光荣的。我们是新疆第一批赴阿里的干部,我们乘坐着大轿子汽车向西藏阿里奔驰。从乌鲁木齐出发,走了好几天,跑了1700多公里到了新藏线的起点叶城县,又经过5天,跑了1000多公里才到阿里首府狮泉河镇。一上昆仑山多数人就开始头痛。我痛得很厉害,到界山的时候,有一位干部昏迷了,当即就往山下送。到阿里后,我的头仍然痛。我被分配到阿里最南边的普兰县当县委秘书,我们的县委书记因高山反应太厉害,心脏不好,一直不能到任。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得适应过来,但后来下山又有低山反应,头又开始痛了。后来再上山,轮休的时候我干脆不下山了,免得再头痛”。已经退休多年的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傅达生对这段经历刻骨铭心。
侯长安:不埋怨、不后悔,已成人生宝贵经历
“当时我们在阿里看报纸、听广播是很不容易的。当时的报纸长达八个月的封山期,道路不通,报纸送不上来,到了五月,都成了抱纸了。虽然是过了期的报纸,大家也照样看。当时我们自已办电台,也办小报,通过用记录速度播发的新闻,向大家传递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现任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侯长安是第一批赴阿里的那批青年学生。他听说我们要采访反映新疆军民解放、保卫和建设西藏阿里的事时,牺牲了休息时间,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侯长安回忆说:“当时阿里的工资很低,他刚参加工作,每月只有28元,钱不够花,还要家里补贴。一年后转正才拿44元,比新疆阿勒泰的工资还低。那时的阿里几乎没有蔬菜,多数人指甲盖都塌陷了。在阿里工作和生活是艰苦的,又是寂寞的,但进藏先遣连精神始终在鼓舞着大家。大多数人政治热情高,叫苦的很少。这批充满青春气息和政治热情的青年,给寂寞的阿里带去了不少活力。每年春节我们都自编自演上去演节目,虽然唱得也不好,跳得也不好,但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说到阿里,侯长安颇有感慨。他说,有过这些经历的新疆人很少有埋怨、后悔的。在新疆的这些“老阿里”还经常聚会。现在大家在一起说起这段经历,那浓浓的阿里情结,让人即难忘又感到难得,并且还与那里的藏族同胞结下了深深的友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