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6月14日电(记者 成效伟 见习记者 余哲)有困惑,帮助解答;有难处,帮助解决;有不平,还帮助讨还公道。对于在杭州打工的江苏灌南县人来说,该县驻杭州流动党组织是他们在杭州共同的“娘家”。
流动党员党组织
革命老区的灌南县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部,濒临黄海,县域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89万亩,辖14个乡镇,75.28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县。目前,灌南有超过20万务工人员常年在外,在杭务工人员约有1.6万人。
邵中国在灌南曾做过11年村党支部书记。来杭州务工后,他发现很多远离家乡的农民工党员,无法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2000年6月,在江苏灌南县委组织部和杭州市下城区委组织部的共同支持下,灌南县在杭流动党员党支部在下城区朝晖街道成立,邵成为了党支部书记。2010年4月,流动党组织升格为党委,下辖6个支部、132名灌南在杭流动党员,遍布杭州市的6个主城区。
“要发挥我们流动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团结广大外来创业务工‘新市民’,为建设和谐杭州作贡献。”在邵中国看来,外来务工者只有把杭州当成自己家,杭州市民才能把他们当成自家人。
正如邵中国所期望的那样,十一年来,灌南县驻杭流动党员党组织增强了在杭灌南创业务工“新市民”的凝聚力,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了“城市美容师”刘孝忠、创业“带头人”周忠亮等一批优秀典型。
邵中国还被推荐为杭州下城区党代表、区人大代表,荣获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
灌南务工者的“娘家”
近年来,随着灌南籍在杭务工者数量的增多,灌南驻杭流动党支部广泛搜集用工信息,主动和用工单位联系,为3000多名家乡人找到了工作。
因企业倒闭失业的灌南在杭务工人员刘琼,在流动党组织的帮助下,一周后就在杭州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
“目前,我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我去年底在老家盖起了新楼。”提起灌南驻杭党组织,刘琼就有说不完的感激。
在灌南,邵中国与灌南驻杭流动党委更是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到杭州打工,投奔‘娘家’就行”。 据悉,江苏灌南来杭创业务工的近2万名“新市民”,就业成功率达96%以上。
“为老乡找工作,争取让老乡待得住、干得好、挣得多,是流动党组织必须做的事。”邵中国称。邵中国2000年从家乡到杭州从事一份保洁工作,十一年时间,他的经历就是其他千千万万在杭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缩影。
据邵中国透露,灌南驻杭流动党组织为务工老乡找工作的同时,也尽最大能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几年来,仅邵中国一人就调解劳资纠纷120多起,帮助家乡务工人员讨回经济补偿20多万元。
杭州“新市民”的引路人
灌南县驻杭党组织不仅是联系灌南籍务工人员的纽带,还提高了广大这些杭州“新市民”参与第二故乡各项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参与第二故乡建设事业中,先后有65名灌南籍“新市民”被所在单位表彰。
葛善良是浙江大学求是新村物业管理公司副主管,他每星期都要自己动手并带领服务人员把浙大求是新村76幢302室高位截瘫的游老师从三楼背到楼下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三年。
“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务工者,想要在杭州站稳脚跟,融入杭州是第一步。”葛善良告诉记者。
2010年4月23日,葛善良与刘孝忠、汤茂贵等6名灌南县外出务工人员分别被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评选为“十佳新市民之星”。灌南驻杭流动党组织帮助灌南人在杭州亮出了“我是灌南人”的身份,塑造了诚实诚信、纯朴善良的良好形象。许多杭州企业在招工时,同等条件下往往都优先录用邵中国推荐的灌南人。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凝聚灌南人,融入杭州城,在杭州当地党组织的支持下,灌南驻杭流动党组织成立了新市民宣讲团,巡回工地、楼宇和企业,引导灌南在杭民工从打工者向杭州新市民转变。
2010年11月,以灌南驻杭流动党委为主体的“新市民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此外,灌南驻杭流动党委还组建了“新市民爱心服务队”,积极参加当地的党员志愿者服务。
“如果说让新市民融入杭州只是我们工作目标的第一步,那么开展为新市民服务,动员新市民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双向服务’则是工作真正的题中之意。”邵中国表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