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走访沂蒙老区:红色文化拉动经济 沂蒙精神激励学子

2011年06月21日 22: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村民高士
白石屋村村民高士芳高唱《沂蒙山小调》。中新网记者 吴歆 摄

  21日,“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采访团走访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图为记者们在石刻的曲谱前合唱。中新网记者 吴歆 摄

21日,“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采访团走访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图为记者们在石刻的曲谱前合唱。中新网记者 吴歆 摄

  中新网临沂6月21日电(记者 吴歆)七一前夕,记者随沂蒙革命老区,在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的临沂,体验红色文化,感受老区新貌。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小调奏出新乐章

  “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大巴车盘旋过蜿蜒的山路,驶入大山深处,停在一座依山而建的山村前,刚一下车,就听见山涧中回荡着歌声。这里就是《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白石屋村。

  白石屋村位于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村庄依山傍势,错落有致,四面绿树浓荫,山石林立,村前小桥流水。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边区抗日军民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上海歌剧院顾问)作词、阮若珊作曲。后经不断修改加工,成为了今天的《沂蒙山小调》。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55岁的村民宋士芳告诉记者,村里每个人都会唱《沂蒙山小调》,三、四岁的孩子就已经学唱,村民们也因为这里是《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而感到自豪。有游客央求唱几句,宋士芳很大方地唱了起来,一曲唱毕,又来一首《沂蒙颂》。据介绍,村里的村民平时干活的时候,也爱唱《沂蒙山小调》,高兴了就哼上两句。

  宋士芳说,除了家里种板栗,现在每天在村口卖荆棵种子填充的枕头,一个枕头卖10到30元钱不等,收入比原来增加了不少。她说,最近游客明显增多,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百来个。据悉,“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已成为一个旅游品牌,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如今,这首歌更是“唱出中国,走向世界”,被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评为优秀民歌。革命时代传唱美好的“小调”,在新时代又奏出新乐章,成为革命老区发展的精神写照。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