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宜昌8月3日电 题:通讯:三峡移民的生态致富梦
记者 上官纯青
“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一棵15年树龄的桂花树能卖5万元以上,再过10年,我栽种的这批桂花树就可以带来几千万的收入。”3日上午,湖北秭归县银杏沱村村民崔邦仕在他三峡大坝旁的苗木园里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崔邦仕今年39岁,是库首第一县的第一批后靠移民,在码头打过工,在村里养过猪,偶然一次机会让他发现了一个商机。
2005年的一天下午,崔邦仕像往常一样,在银杏沱货运码头做工结束后骑着摩托车准备回家,码头边一群人围着一棵树指手画脚的让他十分好奇,原来有人愿出1500元找村民老望买下这棵7年树龄的桂花树。而5年前,村民老望嫌树挡住了码头进出的路还曾经要崔邦仕把它挖回去种,当时他嫌摩托车驮不下便婉拒了对方。5年间,一棵树的价值发生的变化让崔邦仕大感惊奇。
国家不是提倡库区生态发展吗?种树不仅有资源,还不会贬值。2006年,崔邦仕和一位园林技师朋友一拍即合,联手在茅坪镇庙沟利用村民的闲置土地种树,2008年3月,随着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的开工,工地施工放炮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猪养殖,崔邦仕当机立断,将养猪场也改成了苗木园。随着不断的发展,目前崔邦仕栽种苗木30亩、3000多棵树,包括桂花树、银杏树、紫薇树等景观树。
崔邦仕告诉记者,他的树种一大半来自库区征地开发过程中的弃树,“我把这些树形不好,树龄不高的树低价买回来,然后培育改造成树形佳的优良苗木。”在崔邦仕的带动下,目前秭归县茅坪镇有六七个村民也开始发展起了景观林。
“在库区种树最大的难题便是土地资源少且分散,一个人要集中大量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的种树在这里不现实。”为此,崔邦仕提出了“培育苗木—农户领种—牵头销售—共同得利”的构想模式,“如果想法能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库区自身的桂花和银杏树种,这不失为带动库区群众致富的好办法。”崔邦仕说。
崔邦仕表示,下一步要建一个20亩的育苗基地,还要建一个库区“绿化超市”网站,将库区培育的景观树挂到网上去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