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江苏袁隆平”:大专生端木银熙的《水稻人生》

2011年10月18日 17: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江苏袁隆平”:大专生端木银熙的《水稻人生》
    常熟水稻育种专家端木银熙向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介绍他培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品种。李克祥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常熟10月18日电 题:“江苏袁隆平”:大专生端木银熙的《水稻人生》

  作者 李克祥

  “端木银熙是个真正的脚踏实地的育种家,他理论联系实际,埋头苦干,很了不起。”18日,《水稻人生》一书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分中心暨端木银熙水稻育种研究推广中心揭牌仪式上首发,这是封面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评价端木银熙的一段话。

  这段话是中肯之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端木银熙先后主持育成了太湖粳系列、常农粳系列、常优系列等17个水稻新品种,并在江浙沪皖鄂等省市推广种植,目前,种植面积累计超过3500万亩,增产稻谷10亿余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他因此被誉为“江苏袁隆平”。

  众所周知,袁隆平院士开展农业科研的“起点”不高。与袁隆平相比,端木银熙的“起点”更是低得令人诧异。1965年3月,不满18周岁的初中毕业生端木银熙到常熟何市乡农技站担任农技员,这就是他“水稻人生”的起点。1976年,他又被调入刚刚筹建的常熟县农科所,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水稻育种生涯。

  转眼间近47年了,现在端木银熙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水稻育种专家。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的最高学历至今仍只是——“大专”。这是他二十年前担任常熟市农科所科技组长期间,参加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学专业时“荣获”的。

  端木银熙太忙了,他没有时间为更高的文凭而分心。何况,在他内心的大部分空间里,水稻才是一往情深的主角。与低端、寒酸的学历相比,端木银熙从事的水稻杂交育种工作是高端、富贵的。据悉,杂交粳稻可实现亩均增产100多公斤,每斤稻米售价可增加1元,增产、增收效果十分突出。

  “本人作为一个水稻育种人,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然而党和政府给了我太多的荣誉,还专门组织作家为我写书,我感到非常惭愧。”端木银熙如此说。

  回首“水稻人生”,端木银熙说,自己一踏入育种工作的岗位,就对它很有感情。外行人看不出农业的科技含量,好象就是“种种收收”的事情,但在他的眼里,水稻授粉、杂交是大学问,他喜欢研究这些看起枯燥,但关系到人民饭碗的事情。

  袁隆平院士与端木银熙相识于1995年秋,十几年来看到了端木银熙及其团队的艰辛探索与成长。袁隆平在为《水稻人生》所作的序言中写到,“水稻育种没有捷径可走,水稻育种者只有长年累月深入田间,潜心钻研,与寂寞为伴,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成就事业,其艰辛程度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这位一生与水稻结下不解之缘的育种专家,跋涉于风雨泥泞、曲折回环的漫漫长路,经历过永不言败、永远奋进的艰辛历程。他研究水稻育种的动机很简单,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吃饱饭、吃好饭。”

  今天,端木银熙陪同袁隆平查看常熟市农科所内的水稻种植基地,并一一介绍他主持培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品种时,语气、神态仿佛是介绍自己大大小小的“儿子”、“女儿”。对这些杂交粳稻的优良品质,袁隆平院士连连称赞,他鼓励端木银熙攀登杂交粳稻亩产900公斤的新高峰,同时加大杂交粳稻的种植推广,让更多人吃到优质稻米。

  在人群中的端木银熙很好识别:头发白、皮肤黑。透着一股育种专家的“范”。头发白是因为辛劳,皮肤黑则是因为他一年要过两年夏天,一个是江南常熟的夏天,另一个是海南三亚的夏天。端木银熙说,这是正常的,一个育种人如果不经常呆在阳光下,他就不会有收获。

  “袁隆平老师已为我们水稻育种人作出了光辉榜样,并在水稻育种方向、水平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让我们加倍努力,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而尽力。”65岁的端木银熙,仍然心怀远大的目标,还将续写属于他的《水稻人生》。(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庄百万】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