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大漠深处的“精神绿洲” 患者月仅交三百生活费

2011年10月23日 21: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库尔勒10月23日电 题:大漠深处的“精神绿洲”

  中新社记者 吴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四团医院院长韩勇奇每天来到医院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办公室,而是到院旁边的精神康复中心转一圈。

  这座精神康复中心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鲁克塔格沙漠间的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带上,今年初成立,收治农二师塔里木河垦区所有团场的精神病患者。一层二十来间病房的平房,一个不大的院场,如今住着94位患者。

  韩勇奇熟悉这里每个人: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入院的起因、发病的表现、病情的程度……“他们都是我去接来的”,韩勇奇说,“家人因为没有能力照顾,就把患者绑在床上或者锁起来,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没办法才叫我们过去接”。绝大多数患者被从家里带走时非常不配合,他记得有一个患者是一路上举着把菜刀来到康复中心的。

  和其它精神病院不同,这里没有高墙、铁索和冷酷的管制,也无需昂贵的费用;每个患者月交三百元生活费,有医保的职工还可以报销。韩勇奇希望把康复中心营造成一个“小社会”,他鼓励患者经常交流。每天除了统一时间作息、吃药外,医护人员几乎都会带领患者进行一些集体活动,院子虽小,羽毛球网、乒乓球台等俱全,早上做操、晚上有时还组织卡拉OK比赛和舞会。不久前,一位才被接来的女患者在舞会上独自躲在角落,韩院长便过去教她跳,跳了整整一晚,从此每次跳舞,这位女病患都等着韩院长来。

  “其实精神病患者在不发病时完全可以正常交流”,韩勇奇还想过在农忙季节把病患们安排到地里去采棉花、摘红枣,但因担心其他人不理解而从未成行,“其实劳动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天天关在一个小屋子里,病情只会越来越严重。”

  据韩院长保守估计,整个塔里木河垦区至少还有300个精神病患者被关在家里。“当务之急是普及知识,让人知道精神病是能治好的,并不可怕。”

  这所精神康复中心成立十个月以来,共收治了110余名精神病患者,通过药物控制病情稳定后出院的有十几人。这里的床位很紧张,“基本是出院一个就住进来一个”;人手也不够,医生、护士、护工加起来不过28人。韩勇奇计划明年扩建病房和活动区,增加更多医护人员,以收治更多患者。

  精神病患中也不乏智力超出常人的“天才”,韩勇奇说,“这些人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遇到刺激后就比较容易导致精神失常”,他示意记者注意一位正在院子里走来走去的男孩,“你看那个壮壮的,他非常聪明,14岁就参加高考了,可是没考上;落榜后,就精神不正常了,谁都不认识不说,犯起病来经常伤人。家里人照顾了他好几年,也去大医院看过,花了好多钱,但一直不见好转”。韩勇奇介绍,男孩今年三月送来,经过一个月的药物治疗后,他竟能认出父亲了。第二个月,当父亲再来时,男孩从屋里跑出来,抱住了父亲,连声喊“爸爸、爸爸”。年过五十的男人当场跪在院子里痛哭起来。

  男孩今年21岁,浓眉大眼,相貌十分可爱,只是看人的眼神与常人有异。他一见韩勇奇,便立刻凑过来:

  “韩叔叔,我爸爸什么时候来接我?”

  “别着急”,韩院长从不敷衍患者,“我这两天忙,等忙完了就给你爸爸打电话。”

  “韩叔叔,我爸爸什么时候来接我?”精神病患者通常执着于自己的世界。

  “我得给你爸爸打电话联系了才知道,你再等几天。”

  “几天?”

  韩院长无奈地笑笑。

  虽然劳心费神,需要处处小心,但韩院长还是喜欢这儿,“我在工作上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到这儿来,看看他们,心情就好了。”望着在院子晒太阳的“病人”,韩勇奇说。(完)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