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11月7日电(杨颖融)一座玻璃房,一条石板路,数百件陈旧的军刺刀、工兵铲、弹药箱以及军用电台和已微微泛黄的证书、证明、委任状……这是7日记者踏访位于昆明郊区的一个抗战博物馆时所见到的。
令记者意外的是,具有那么多抗战纪念物的博物馆,竟然是一个私人博物馆。主人宋向东介绍,博物馆始建于2008年“滇缅公路打通70周年纪念日”。是由他和昆明市二战史探索协会的其他会员共同出资建设,馆内所展出的二战物品也来自于他们长年在云南各地的广泛收集。
步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二战物品无不默默呈现着当年战争的痕迹。在宋向东讲解下,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
宋向东收藏如此多的纪念品,源于他对那一段历史的了解及浓厚的兴趣。他告诉记者,1937年,当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卢沟桥点燃了全面侵华的战火后,身处西南边陲的云南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奋起抗击法西斯入侵。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云南也逐渐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前沿,滇缅公路、驼峰航线等就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据统计,抗战8年间云南先后征集的兵员多达38万,其中经历各重大战役20余个,伤亡官兵10余万人。
这也正是宋向东组建这样一个私人博物馆的目的。“为了真实再现云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并教育下一代人牢记历史。”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的博物馆不同,在这个民间博物馆内所展出的物品几乎完全可以零距离接触的。钢盔的内部长啥样 弹药箱格局是什么 没有了玻璃罩的阻隔,参观者只要感兴趣都可以里里外外挨个看。既便是纸质的文书,也只有一层薄薄的塑料膜加以保护。宋向东称,此举旨在给人们提供一种可以触摸的历史,参观者通过自由的看、摸和感受,可以更好的铭记历史。
即便新馆址还未完全建成,展品还稍显些凌乱,但仍阻止不了参观者的脚步。记者从宋向东那了解到,就在几天前,一个由美国30余名历史学者和飞虎队老兵后人组成的旅行团就专程到此参观。当看到400余件保存完好二战实物时,这些专家和老兵后人们兴奋不已,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团长甚至拉住宋向东的手称:“一定坚持办下去,它非常特别,我还会再回来看看的!”
宋向东告诉记者,博物馆现在所在地是新址,由于以前所在的地方过于偏远,很多人无法前往,因此刚刚搬迁开馆。“今后还要继续收集更多关于战争的纪念品,而且还要完善博物馆的设施建设,让更多的人来这触摸那一段历史的痕迹,缅怀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精神。”(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