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德11月16日电(记者 吕巧琴 李松)“现在路通了,好走了,原来的土路还做了修整,每天都有一辆小车到村口,大家出行很方便。”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外洋溪口自然村的钟大爷高兴的对记者说。
位于蕉城区七都溪上游西北山区的七都镇外洋村下乌坑自然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叶飞、黄垂明等革命前辈曾在此出生入死。当地竹木资源丰富,群众一直以来以此为生,但由于地方偏僻,交通不便,老区人民生活穷苦。
此前媒体报道,2009年,在当地群众强烈要求下,外洋村委委托下乌坑村民众牵头建路,终于在当年年底建成一条长5公里,宽4米的村道连接到外洋村溪口自然村,实现通路。然而,建路所产生的17余万元成为当地群众的债务。当地民众多方筹集资金仍欠债近7万元,面对施工人员工资及材料费用的追讨,村民四处奔波、一筹莫展。
报道刊发后,宁德市相关领导做了批示,要求调查解决。随后经当地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蕉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孝清,蕉城区公安分局,七都镇政府共筹集资金10万元,困扰老区民众近两年的负债问题终得妥善解决,并对简易村道修整消除安全隐患。
日前记者再次驱车来到外洋村溪口自然村,呈现眼前的是刚竣工通车的4.5米水泥路,道路整洁平坦,蜿蜒盘旋而行,此前崎岖不平、杂草丛生村道已找不到踪迹。
在溪口村记者将车辆停在一边,此前颠簸约2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只需要约30分钟就到达目的地。徒步行走在对接溪口村的下乌坑基点村的村道,被重新修整的村道,雨后的路面虽显泥泞,但路面铺上了小石头,陡坡处被削平,与此前村民修建的简易道路相比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在溪口自然村的渡河边,记者看到,一座水泥贯通的“过水桥”取代了渡船。
“只有路通了,民众出行方便了,生活水平才能有所提升”七都镇党委书记曹春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告诉记者,目前,七都镇到溪口自然村已实现水泥路全线贯通。外洋行政村下楼坪自然村到溪口自然村3.7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是近日刚竣工,溪口自然村到下乌坑基点村村道也已进行修整。为方便民众出行,让村中的毛竹等生产能方便运输,考虑道路的全线贯通,溪口自然村到小溪自然村的渡船也已建成一座长70米,宽4.8米的“过水桥”,桥通了后,到小溪村的2.6公里的道路也将开始施工。“历时几百年了,现在渡口终于有座桥了”曹春泽微笑着对记者说。
“下一步,镇政府将根据周边村庄的生产特点争取项目落地,让丰富的竹木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提高民众生活收入。”曹春泽说。
在记者谈及老区民众现在的生活现状时,对能够帮助到老区民众解决实际困难,蕉城区公安分局阮细章局长非常欣慰。他表示,公安局一直通过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等活动,帮忙民众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下乌坑自然村道一事仅是该局心系民众的一件事。“人民警察为人民,能为民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忙解决民众存在的困难是我们应尽的职责”阮细章说。
“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间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福建省共计有老区县(市)62个,其中老区乡镇680个,老区人口103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成左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