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甘肃山区扶贫与灾后重建结合让农民脱贫致富

2011年12月09日 16: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甘肃武都12月9日电 (朱世强 潘瑞雄)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佛崖乡叶坝新村,坐落着整齐划一的新房,干净整洁的村容让人耳目一新。村后的大山上面,因地震而裂缝的土坯房还依稀可见。

  记者9日来到这里时,水泥铺就的巷道里有几个孩子在玩耍,偌大的新村鲜见村民。“村里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了,孩子们也去上学了,家里只有老人和妇女。”刚从乡上赶集回来的张康红告诉记者。

  张康红的家以前在叶坝村南面的大山上,2009年年底,她和其他33户乡亲搬到了山脚下的新村。和其他村民一样,她的新家是120平米前厅后院的小二楼,房子里摆放着皮沙发、电视柜等新潮家具,白净的墙上还挂着名人书画。

  回想起曾经的生活,张康红用“天壤之别”形容曾经与现在生活的差别。“以前村里的孩子去上学,要走五公里山路下山,还要趟过一条河,每天背着雨鞋,过河时就换上,冬天水很凉,娃娃们过河吃了很多苦。”她说。

  目前,叶坝村全村34户异地重建户和45户原址重建户房屋已全部建成,并搬迁入住。当地政府还新修了310米的南河堤,北河堤1050米,拓宽硬化了村内道路,新修一座混凝土桥和人饮工程一处。

  “以前住在山上,吃水很困难,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去挑泉水。去乡里办事更麻烦,上山下山,一去一回要花一天时间。现在方便多了,自来水直接通到了家里,骑摩托车不到半小时就能到乡上,有急事也不怕了”张康红说。

  除了异地重建新房外,当地政府还为村民安装了卫星接收平台一套,配套电脑11台,并新修村级组织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一处, 建成一处农家书屋,配套各类图书2000余册,供村民使用学习。

  武都区扶贫办公室副主任卯建义告诉记者,叶坝村只是该区三年来实施的67个扶贫整村推进村之一。近年,该区将扶贫开发和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狠抓整村推进、科技培训、特色产业开发等扶贫工作,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据悉,武都区规模扶贫开发始于1986年,当年界定贫困人口为32.85万人,经过14年扶贫开发,到2000年底全区贫困人口减少到2.99万人。2001年该区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按照新的贫困标准,界定当年贫困人口23.64万人,2010年底全区尚有贫困人口11.32万人。

  39岁的何军怀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经常为孩子学费发愁,后来通过培训,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泥瓦匠。“现在日子好了,家家都在盖二层楼,我每天都给邻里干活,一年下来能挣一两万元。”何军怀说。

  卯建义表示,三年来,该区还加强了世行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紧抓国家贫困村信息化试点村建设,紧抓村级发展互助基金示范村建设,并围绕社会扶贫,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搞好扶贫开发及贫困村灾后重建示范点建设。

  据悉,未来几年,该区将不断加强以新疆输送为主的省外劳务移民工作,探索工业移民新路子,破解劳务移民工作的难题,并牢牢抓住生态移民,结合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发展、片区综合开发,做好区内移民工作。(完)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