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12月20日电 题: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残障人士的“福乐家园”
中新社记者 张羽 吴晟炜
在福建福州的金山新区,有一个公益性的残疾人托养庇护服务研究机构。作为福建省第一家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和庇护就业的综合型“福乐家园”的培训示范基地,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以中轻度智力及精神残疾人为主要对象,开展托养服务、技能培训、职业康复等,帮助智障人学会自理生活、融入社会,成为智障人士的温馨家园。
生活自理源自千百遍的训练
“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19日,当记者走进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则醒目的标语。
在托养部教室走廊内,有一个叫做“微笑人生”的宣传栏,上面贴满了智障学员的笑脸照片,笑容灿烂。记者的突然到访引起了学员们的注意,他们纷纷微笑着向客人问好。
常人眼中再简单不过的交谈、吃饭,对于残障学员来说,甚至都要经过千百次的反复训练。在这里,学员们进行生活自理、言语对话、钱币使用等训练,学习串珠子、插花、十字绣、剪纸、漫画等技能,参加滚球、篮球、跳舞、唱歌等体育康复、音乐治疗。
当天下午,学员们正在特教老师的指导下,上着兴趣小组课。圣诞节就要到了,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画一棵圣诞树。23岁的男孩钟奇,正用彩笔在白纸上认真地描绘着心中的圣诞树。
“来启能中心以后,老师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融入,钟奇整个人就变了很多。现在我们叫他,他马上就会回答我们的问题了,平时也会和同学去交流,帮助同学。”老师王林林说,智力四级残疾的钟奇,刚来中心时不爱说话,很内向。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如今的钟奇不仅很能说话,还迷上了篮球。
不仅是画画,在教室的橱窗内,还摆着学员们制作的精美手工艺作品。一个简单的动作、一项基本的常识技能,老师都得针对不同学员的智力情况,手把手地教成百上千遍。也就是在这不厌其烦的反复中,他们逐渐学会了自理,乃至自立。
扶持残障人士就业 融入社会
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下,如今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托养了130多名16岁至45岁的智力及精神残疾人,而托养并不仅仅是照顾好他们,还要通过手工劳动、康复健身等一系列的职业康复训练,增强个人生存能力,最终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让智障人士自立自强。
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主任杨家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启能中心开辟了庇护工厂,目的是针对残障人士的保护性就业,通过不断的康复职业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让他们融入社会。
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惟妙惟肖的动漫人物……若不是有一旁的特教老师介绍,记者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精彩的动画均出自残障人士之手。在庇护工厂的其中一间动画坊内,二十余名动漫设计制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工作着,他们娴熟的操作着各种设计软件,而这个22人的制作团队中有19名各类残疾人员。如今他们正在进行着一部原创动画片的制作。
目前,庇护工场区共入驻了4家企业,有动漫坊、工艺坊、电子坊、话务坊,分别开展动漫填涂、工艺美术、来料加工、客服服务等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了保护性就业,使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
杨家辉表示,庇护工厂已经招收了70多名的各类残疾人,他们已经和企业正式签订了劳动合同,也有必要的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这也是企业入驻的条件之一。
据了解,启能中心还大胆借鉴港澳台先进经验,针对智障人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就业跟踪帮扶,及时发现其在工作中出现的机能、交际、心理等问题,现场教学,并在实际工作中引导智障人,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从而实现智障人融入社会,稳定就业,实现自我价值。
目前,智力及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及庇护就业工作,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建设了一批残联主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运作模式的全日制托养服务机构,针对中轻度智障人士的托养服务体系正在形成。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参与度不断提高,关爱的阳光将照亮更多残障人士的心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