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河南新县:大别山区“飞“民歌 (图)

2011年12月22日 14: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河南新县:大别山区“飞“民歌(图)
干农活时,一曲嘹亮的民歌常常让村民们忘记了劳累。 杨大勇 摄
吴为银(右)刘时银夫妇会在家中不时地唱上一段 杨大勇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信阳12月22电 题:河南新县:大别山区“飞“民歌 (图)

  记者 杨大勇 李贵刚

  “村村会唱民歌,人人爱听民歌。”在河南新县各个乡村,唱民歌已经成为当地一些人的习惯,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家中做饭,村民都会哼唱几句。那具有豫风楚韵风格的民歌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在大别山区一代代传承,而且飞出了大山,唱响全国各地。

  新县约10万人会唱民歌

  大别山主脉横贯新县中部,南属长江流域,北属淮河流域。这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新县特殊的文化,其民歌也是在这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豫风楚韵风格。民歌在新县一代代传承,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1日,新县文化馆馆长陈世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之所以走上文艺工作,是与儿时听民歌分不开的。在那个时代,与伙伴一起放牛,放牛娃的歌声时常让他沉醉。受到民歌熏陶的他对民歌有特殊的感情,使他走上创作民歌、传承民歌、发扬民歌的道路。

  陈世松介绍,新县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还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其所出的地理位所分不开的。新县处在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界地带,既有南方文化的风味,又有河南文化的特色,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步形成了豫风楚韵风格。

  走在新县的乡村,只要提起民歌,很多人都会哼唱几句。陈世松介,在新县乡村,唱民歌是很普遍的,可以说每个村都有很多村民会唱民歌,全县30多万人口,约10万人会唱民歌,民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是河南有名的民歌村。该村村支书李保坤说,南冲村有2000多口人,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7岁的儿童,几乎人人都会唱民歌。其中会唱80首以上民歌的艺人就有200多人,全村60%以上的村民都会唱民歌。

  民歌融入新县百姓日常生活

  唱民歌,在河南新县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劳动时唱,农闲时唱,高兴时唱,悲伤时唱,思亲时唱……唱民歌不仅仅是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更融入了当地人生活情感。

  新县八里畈镇南冲村村民刘光梅的是该村唱民歌的“高手”,曾参加过各式各样的演出。刘光梅介绍,她自小喜爱民歌,受父辈影响,渐渐学会唱民歌,虽然没有专业接受培训,但是祖辈唱民歌的热情,使他受到感染,耳濡目染学会唱民歌,现在能唱近100首民歌。

  南冲村村民张桂荣说,唱民歌已成为一种习惯,干活时唱,做饭时唱,冬天烤火时唱……唱歌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能给她快乐。在干活劳累时,唱一段就不觉得累了;在悲伤时,唱一段就会心情好点;想亲人时,觉得亲人就在身边。

  在新县八里畈镇吴为银家中,提起民歌,吴维银兴奋不已,不由自主和老伴刘时银和唱起民歌来。吴为银说,不仅他夫妇会唱民歌,孩子也会唱民歌。为了让其他人把歌词唱得更准确,更好传承本村民歌,他把村中流传的民歌歌词记录下来。在一本自制的本子上,记者看到吴为银记录的歌词虽然有些粗糙,但依然能感受到他对民歌的热爱,对民歌传承的用心。

  民歌飞出大山 唱响各地

  新县民歌不再是村民的自娱自乐,已经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逐渐受到外界的关注和青睐哦,歌声飞出大山,唱响全国各地。

  陈世松介绍,他自2006年起经常深入农村搜集、整理民歌,仅南冲村保留下来的民歌有100多首,全县保留下得民歌数百首。其中不乏经典,受到艺术界的认可。

  南冲村村民传唱的民歌都是新县民歌,随着“南冲民歌村”现象引起外界的关注,新县民歌也随之飞出大山。南冲村村民付保秀、雷全枝、张桂荣、刘光梅四人组合演唱的《青枝柳叶》、《十送客人》等歌曲曾在信阳市“锦绣茶乡”民歌大赛中多次获奖。2009年2月,八里畈镇因民歌被河南省文化厅首批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陈世松介绍,新县民歌的发展和传承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历史的发展一脉相承。群众的歌声,也是群众的心声,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艺术,更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