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走进甘肃:天水文化绚烂多彩 拉动旅游经济

2011年12月30日 13: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兰州12月30日电 (张道正 张玉玺)甘肃天水是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殊荣,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还有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且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

  甘谷大像山“获得新生”

  记者日前探访了素有“华夏第一县”之称的天水市甘谷县正在打造的大像山景区。雨中的大像山雾霭茫茫,拾级而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殿宇窟龛,错落有致;山顶6号窟内有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北魏时期的石胎泥塑大佛,善跏趺座,左手扶膝,右手施吉祥印,面相丰圆,长眉细目,法象庄严,造型精美。

  甘谷县大像山文物管理所所长林天山告诉记者,甘谷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宽9.5米,头高5.8米,膝长6米,是渭河流域唯一的唐大佛,开掘位置在全国同类大佛中距地面最高,可视为西方装饰性雕塑和中国写意性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巨制。

  甘谷县古称冀县,设立于公元前668年,是中国最早的县级建制。该县县委书记贾忠慧说,甘谷县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国保单位大像山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业,将对该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明年该县至少投入1000万元建设核心景区,9000万元建造水上公园,加之其他配套设施投入将近二亿元,用来打造大像山文化旅游风景区。

  武山县千年旋鼓舞遗风犹存

  走进武山县滩歌镇戴家沟村村民戴思贤的院落内,村民们正在表演旋鼓舞,长辫、羊皮大袄、兽皮裹腿、狂野的舞步,令人恍若回到远古。

  旋鼓舞流传于甘肃天水及周边地区,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古羌族人在此长期农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舞蹈,其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蹈、祭祀活动为载体,涵盖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

  武山县县长索鸿宾告诉记者,旋鼓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凝聚群体、传承文化,今年该县投入近30万元人民币对其进行保护、发掘与传播,为旋鼓舞队员配备了服装道具,对传承人也给予生活补助。

  目前,该县正对旋鼓舞展开相关调查、收集、整理等保护工作,并尝试舞台化艺术形式,使旋鼓舞表演走向专业化、精品化,亦使其得以更好流传。

  秦安明清古街道再现繁荣

  置身于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中,满眼竟是古色古香的楼阁、精致典雅的门窗,仿若“穿越”。这就是经历800年风霜的天水市秦安县明清古建筑一条街——上关街。

  秦安县明清古建筑一条街2005年2月被设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地处秦安县城以南,公元1150年,秦安县建县时,该街就已存在,清道光年间,该地形成街景。当时,街道上共有40多家字号;该街道建筑全部采用土坯木结构,主街全长500米,占地6500平米。

  秦安县房管所所长王旭东说,秦安县明清古建筑一条街的传承和保护相对完整,虽然历经地震等灾难,如今修复完成后,商旅人数大幅增加,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完)

分享按钮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