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第一钢村”永联村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中新网苏州2月15日电 题:“华夏第一钢村”永联村破解农村养老难题
作者:杜燕波 韦秀康
初春时节,户外依然寒冷。2月15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却是欢声笑语、暖意融融。几十位老人聚在一起,下棋、打桌球、练习舞蹈……,这里是他们每天休闲娱乐、消除孤寂的好场所。
农村“养老难”问题如今已日渐突出。被誉为“华夏第一钢村”的永联村,现有村民10400余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6%,远高于全国8.87%的水平。面对这一人口结构,永联村通过创新社会养老服务机制、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让村内老人安享更有尊严与乐趣的晚年生活。
集体养老机制保障老有所养
永联村党委认为,要化解一家一户养老的难题,不能将老人的晚年幸福寄托在子女是否孝顺上,应加强村集体养老工作,让老人平等享受到集体制度化的养老待遇。
2007年起,永联村建立了一套包含养老金制度、老年人免费住房制度、老年人困难补助制度等在内的集体养老机制。村里凡住进社区的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到400元养老金。2011年,永联村实现工农业销售收入32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238元,养老金也提高至每月600元。
每月600元已能基本满足农村老人的日常开销,老人成了抢着要的“香饽饽”。“只有在二次分配中充分照顾老年人的利益,让老年人共享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才能真正让他们衣食无忧,生活得有尊严。”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对此表示。
永联村还建起了高标准的老年公寓楼,老人只需缴纳24000元押金便可终身免费居住。此外,永联村还资助村民购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为生病的贫困老人提供困难补助金等。一系列举措使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在永联村成为现实。
居家养老服务慰藉老人心灵
少子化、空巢化使传统的农村“养儿防老”模式已难以为继。2009年7月,永联村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为全村老人免费提供日常料理服务。
何志高老人今年80岁了,老伴去世后,独居在村内的老年公寓楼里。子女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公寓安装了‘一键通’,有难事摁下按钮,就会有人上门帮忙。”何志高对独居生活已没有顾虑。
除了上门为老人解决水电维修等问题,服务中心还提供娱乐休闲、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权益维护等服务。
老人关心老人——这是永联村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创新。在老人集中居住区,服务中心成立了以楼道为单位的老年志愿者队伍。每天早上八点和下午三点,志愿者会挨家挨户上门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查看有没有意外,并陪同老人聊天解闷。“我也是老年人,知道老年人最害怕寂寞,所以看见那些不能很好尽到赡养义务的孩子就会劝导他们。但有些孩子确实因为工作忙抽不出空,我就替他们照顾老人。”66岁的老年志愿者王巧英说。
“五老协会”让老人老有所乐
每天早上,75岁的王志椿带领村里的一群老人,在永联小镇的广场上打太极拳健身。他们还一起看戏、打桌球,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安乐。
如今,永联村的老人们生活上都已享有充分保障,绝大多数在家颐养天年。空闲时间多了,就产生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此,永联将全村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和老文体爱好者组织起来,成立了“五老协会”。
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和特长,永联村设立了义务宣传调解员、义务家庭教师、义务绿化监督员等岗位,让“五老”们继续发挥余热;并组建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腰鼓、功夫扇、合唱团等20支文体队伍,长期聘请张家港市老年体协专业教练对他们进行培训。
这些队伍平时聚在一起娱乐,还经常参加镇里、市里举办的文体比赛,每逢节日则为村民们表演。“通过参加活动,既锻炼了老年人的身体,也展示了老年人的夕阳风采,现在我们这些老年人个个精气神十足!”王志椿说。
充足的文体设施,使永联村的老人们享受着与城里相似的文体生活。来到永联大剧院,老人们可以看电影;来到永联戏楼,老人们可以看精彩的戏剧,锻炼、看戏、唠嗑,聚在一起安享晚年的永联老人们,即使没有子女陪在身边,也不会觉得孤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