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战友李相高:我沾了雷锋的光,但做得还不够
中新网泸州3月5日电(初旭 张涛 杨楚群)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四川古蔺县汽车运输公司背后的李相高家中,现年82岁高龄的李相高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当记者和他谈到雷锋时,他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告诉记者:“我与雷锋同吃,同住,同出车,同在一个党小组过组织生活。雷锋热情奔放,平时对人和气可亲,可在会上严肃,观点鲜明,颇有原则性。”在雷锋牺牲50周年之时,他希望自己能够种两棵树,希望雷锋精神万古长青,永放光芒。
李相高,在雷锋入伍时,他是团后勤车管助理员,曾担任过雷锋驾驶员考试的主考官,雷锋牺牲前后,他在雷锋所在连当了四年连长,同雷锋朝夕相处了几百个日日夜夜,亲身感受到了雷锋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雷锋牺牲后,他不断回忆与雷锋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时的种种经历,并以雷锋精神勉励自己和他人。他说,雷锋精神影响了他的一生和他的子女。
地震中,他不顾家人,救出了邻居的老人孩子
1975年晚19时许,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一带发生了一次7.3级强烈地震。当时随部队住在辽宁省鞍山市的李相高在家中刚吃完晚饭,两岁半的女儿正兴致勃勃地唱新学会的歌曲《东方红》给李相高听。这时候突然大地震颤了一下,四周突然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当李相高看到第一缕光线,顾不上身边的女儿,冲妻子交代一声就冲出家门。他发现隔壁贾姓护士长家门已经被震得扭曲变形,两个孩子被困在家中,大声求援:“伯伯,我们出不来!”李相高一脚踹开房门,一只胳膊夹着一个孩子冲出了危险的房屋。把两个孩子带到安全地段后,又想起隔壁来自海城市的医生去抢救伤员,还有一个老人在家中,李相高立刻打开房门,把孤身在屋中的老人背出了危险的房屋。
转业后,他放弃发达城市,致力于改善家乡交通事业
1977年,李相高面临转业抉择。在此情况下,他依然放弃了去大连、沈阳等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回到老家——四川省古蔺县。当时家属看着四周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山,连1公里水泥路都没有的山区老家,非常难以理解,问他,“别人想去大城市都没有机会,你为什么有机会却放弃了?”李相高回答说,“交通是长期以来制约家乡的难题,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要回到家乡,为家乡的交通事业做贡献。”自此,李相高就把工作当作自己的生命,在部队工作28年,在地方服务28年,56年工作,没有偷过一天懒。
2005年,李相高退休后,依然发挥余光余热。当时古蔺县开往广东的线路的班车,由于语言不通,总是无缘无故被扣车。李相高被派往古蔺县人民政府驻广东省某市办事处后,为了“理顺关系”,天天“泡”在广东省交通厅和政府,“不理顺关系我就不回家过年了!”最终,和广东省交通厅达成了友好关系,这条线路畅通无阻。
生活中,他以雷锋精神要求自己,并致力于将其发扬光大
“雷锋精神,不是让我们放弃本职工作去做好事,而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去帮助别人。要把帮助别人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要讲良心、讲党性,真诚地对待和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并因此而感到高兴、愉快、幸福。”李相高说。
雷锋有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崇高的愿望,也是李相高的愿望。在李相高56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无时无刻不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工作之余,他自行担负起雷锋精神传递的任务,先后在古蔺县中小学、泸州四县三区及其他省市作了近五十场报告,场场爆满,有时候他嫌材料过于“死板”,常常脱稿演讲,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翻开陈旧的相片,回想起与雷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李相高说,“我是沾了雷锋的光,但我做得还不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雷锋精神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家里的几代人。”最近,李相高获知雷锋精神已经被传播到国外的慈善事业中,他非常高兴。直到现在,他还时常教育现在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孙子,“要向雷锋叔叔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人民有益的人。”(完)
专题:寻访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