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牵挂和乡愁中的“鼠粬粿”
中新社安溪3月20日电 题:牵挂和乡愁中的“鼠粬粿”
中新社记者 詹托荣
年近七旬的詹代,拎着两大麻袋的行囊,从老家村头开始,一路换乘了三次乡村客车后,到达福建泉州动车站。詹代第一次见到如此之大的车站,人潮摩肩接踵,车票从自动售票机吐出,老人看上去手足无措。
在老乡的帮助下,詹代买到了从泉州到福州的动车票,此行他要去看望在福州上班的儿子。候车之际已是中午时分,詹代从一个行囊中拿出一个塑料罐,里面装满一个个绿油油、如拳头大小的鼠粬粿。
詹代拿出两个吃了起来,这就是他的午餐。“这个很好吃,只有我们那里有。孩子在福州工作,很长时间没吃过,给他带一些,他也很爱吃的。”詹代边吃边向中新社记者说道。
詹代是“中国茶都”福建泉州安溪县人,安溪人的制茶技术代代相传,制作当地传统特色小吃的手艺也是如此。春天一到,安溪的田间地头就长满了鼠粬粿草,也叫佛耳草,家家户户都会采集制作成粿,祭拜神灵先祖,招待亲朋好友。
记者到访安溪蓝田乡内春村时,正赶上该村制作鼠粬粿,村中到处洋溢着浓浓的鼠粬粿香味。走进村民郑雪花家,她正和家人一起做鼠粬粿,厨房内外忙得团团转。
郑雪花介绍说,鼠粬粿的配料主要有糯米粉、鼠粬草、芥菜、生油等。制作时,要先将从山间、田埂采回来的鼠粬草嫩苗洗净,再按一定比例和芥菜叶、糯米粉混合捣碎后,捏成团状放进开水煮熟,再放回石臼复捣后,蘸花生油搓成龟状,便可食用,软韧香甜。
鼠粬粿也称青粿、清明粿、慈壳粿。传说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民众饥寒交迫,只好啃草根、吃野菜度日。不经意间,发现了无毒、味香的鼠粬草。后来,有人用它入粿,并将此类粿品名之为鼠粬粿。
在安溪,虽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鼠粬粿,但时间不尽相同,每个村庄都会定一个“吃鼠粬粿日”,乡里乡亲借此相互串门,聊往事话家常。每当这个时候,最高兴的是孩子们。
“爱吃鼠粬龟,顶丘跌下丘,跌得规身躯。”这句闽南顺口溜,讲述的是孩子们采集鼠粬粿草的情景。初春的闽南与春雨相伴,为了采到新鲜的鼠粬粿草,孩子们成群结伴冒雨出行,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大跟头。
每当“吃鼠粬粿日”到来,詹代老两口吃着鼠粬粿就会想起在外工作的儿子,牵挂儿子冷暖。今年,詹代带着刚制作好的鼠粬粿,还有两麻袋的山货亲自“出山”,他要让儿子尝尝家乡的“味道”。
花了近一天的时间,詹代在福州找到了儿子。看着儿子、儿媳、孙子津津有味地吃着家乡的鼠粬粿,老人露出欣慰的笑容。
詹代的儿子说,吃着父亲从家里带来的鼠粬粿,清香的味道更感苦涩,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