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读科学发展新山东:破除农民进城壁垒

2012年05月14日 23:54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0)

  “农民工”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但中国最显著。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巨大的城乡差别,难以融入城市的打工农民开始这种“进城打工--回乡生活”的候鸟式迁徙。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新型城镇化,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创造了条件。

  推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山东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11年,落实省级以上财政收入31.77亿元(不含青岛),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资金7.67亿元,惠及710多万农村学生。在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本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大了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和小学寄宿生生活费资助力度,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2011年全部清算兑付拖欠多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累计化解债务44.82亿元。

  2011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以上,全省平均1661元;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大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参合人数居全国第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全省两批共38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覆盖1975.59万农业人口、1318.59万人适龄缴费参保人员,已有321.22万老年农民领取养老金。全省农村“五保”集中供养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供养服务机构达1689个,集中供养率达75.8%。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加快。

  2010年,全省3.5万个村庄设有垃圾收集点,493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全省新增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命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7个。

  城镇化水平超过50%

  山东省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50.95%,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梯次明显、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近年来,山东着力培育县域产业集群、引导社会化服务行业向农村延伸,逐步扩大县镇两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11年,全省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1个,比上年增加11个。2011年8月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中,我省有26个县(市)入选。

  小城镇发展是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我省不断完善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重点扶持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山东省着眼促进统筹协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打好“一体发展”攻坚战,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实施蓝黄“两区”国家战略,加快构筑“一群一圈一区一带”的城镇空间格局,完善城镇布局和形态,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010年,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完成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全省98%的县、82.5%的镇、59%的村开展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是我省农民的创造。最近几年,我省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坚持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把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启动内需与实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结合起来,把旧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把移风易俗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山东农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同时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公共服务提高档次标准,经营性服务拓展领域范围,互助性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村村通油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工程。2011年,我省村村通自来水达到91%,在全国率先实现目标。2010年全省村村通油路达到99%,新增沼气用户36.8万户,94%的乡镇建起综合文化站,3.5万家农家书屋遍布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提前两年实现工程目标。

  破除农民进城政策堡垒

  二元结构是我国城乡关系的突出特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制度性的。在快速城市化的趋势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进城务工农民不能享受城市居民的福利。近年来,我省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消除政策壁垒,既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更注重从制度上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在劳动就业、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构建一体化的城、镇、村体系,引导农民和农村非农产业向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集中。城乡统筹的电力、交通、通信、环保、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与中心镇和中心村(农村社区)衔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敬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向中心镇和中心村(农村社区)集中,商贸、流通、金融等社会化服务设施重点向中心镇和中心村(农村社区)布局。

  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城乡现代化进程,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统筹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探索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的机制和办法,将长期在城市就业和生活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对集中建设面向农民工出租的集体宿舍项目予以支持,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2011年,山东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3.3%,连续8年超过百万。今后,山东将建立健全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力争“十二五”期间,让所有适龄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

  2008年6月12日,我省为117名农民工办理了城市落户手续。这是我省首次为农民工开启城市落户的窗口。 这117人中,包括17名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的农民工, 100名获评“山东省首届百名农民工之星”的人员(含10名十佳农民工)。其中27人包括本人和配偶、未成年子女都在务工地落户。山东省正探索建立统一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在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基础上,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以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有序转移,把农民变成市民,促进人口城镇化。

  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通过设立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形式,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这个最大难题。济南市在教育基础设施总量没有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挖潜整合,新确定16所学校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全市定点学校总数达到了56所,全部为公办学校。截至2011年10月份,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8879人,入学率达100%;普通高中共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2221人。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保障是关键。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三农”支出达到1885.6亿元,增长31.1%;农民人均纯收入8342元,增长19.3%,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我省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2011年省级财政安排“三农”资金258.63亿元,比上年增加39.66亿元;良种补贴覆盖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并陆续扩大到花生、马铃署、畜牧、林木等品种;小麦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由上年的每亩83.15元提高到98.45元。加强农产品加工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在70多个县建设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800多处。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70%的行政村。

  我省进一步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扎实搞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完善农村融资服务体系。2010年,山东省新增涉农贷款居全国首位,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县域全覆盖,村镇银行发展到6家,60个县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11年,全省农村商业银行达到20家,农村合作银行16家,村镇银行47家。(记者 赫洋)

【编辑:吉翔】

>地方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