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官员走基层素描:村官管上“管官的官 ”
中新网南昌5月23日电 题: 江西官员走基层素描:村官管上管官的官
记者 王剑
当年著名作家王蒙的成名作《组织部来了年轻人》已成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如今,中共江西组织系统3500多名官员放下身段贴地皮、接地气、结地缘,到农村、入企业、进工地、下矿井已成老区民众的常见事,也必将成为“草根”社会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管官的官归村官管 大官搭‘摩的’到村头”
5月中旬,记者在赣南兴国县垓上村采访时,听到村民谈得最多一句话的就是“如今省里管官的官到村里也归我们村官管。”他们说的是省委组织部里一位副部长在村蹲点,和他们一道种药材的事。
像这样“贴地皮、接地气”的事,在赣鄱大地一抓一大把。今年4月的一天,江西省抚州市古城村村民汤字科怎么也没想到,市委组织部长魏建锋一大早就坐公汽两小时,又从南丰县城转车到乡里,再花15元钱搭“摩的”直接住到了他家里。
今年年初,中组部相继部署“基层组织建设年”、“一迎双争”活动,对组工干部下基层提出明确要求。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要求,结合江西实际,打造特色,保障常态化,要见成果。从今年4月起,江西省组织系统“走基层、进支部、强素质”活动,在赣鄱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
4月中下旬,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莫建成先后两次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收入联系点吉安市和萍乡市的农村、社区、企业等10多个基层党支部,住农户家,进田间地头、车间班组,与村干部、老党员、群众拉家常、问冷暖、话发展。
据统计,江西省委组织部机关、11个设区市委组织部和100个县(市、区)委组织部的3500多名组工干部陆续走出机关大院,掀起了新一轮“走基层”的热潮。
修路助学“三春风” 解忧帮困“及时雨”
沉下身子,放下架子,组工官员在联系点与民众同吃同住,帮助解决村级办公场所、行路难、上学难、致富难等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上饶县清水乡东汪村盲人少年汪建宝父母残疾,生活十分困难,13岁的汪建宝至今还没有进过校门,当地组织部调研组了解到情况后,帮忙联系了九江一家盲人学校,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并协调减免了学杂费。
正在为女儿上职业技术学校的事情发愁的吉州区张家村村民肖俊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组工干部联系卡”上驻点干部的电话,没想到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德兴市委组织部第三调研组对联系点饶二镇横港村调研后,整合县直有关单位资源,提出了依托毛竹资源、油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理出了10个可行性项目。
丰城市组织部长晏晓勤在该市拖船镇前荷村调研,帮助协调修好了村小学路段的水泥路。当地群众感慨,“这次工作组真实在,两天就解决了10年都没有解决的难题。”
据统计,全省各组工干部调研组结成帮扶对子6331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6800户,联系项目654个,落实资金450多万元。
蹲点日记:讲“土话”做实事贴民心
“干部走基层要做到‘狗不叫、鸡不跳’,不要干扰群众生活,脚步一定要轻。”上饶市委组织部长吴井勇认为,干部在基层调研走访应当多讲老百姓听得懂的“土话”,多做老百姓看得到的实事。“走基层”不是“下基层”,一字之差体现了组工干部的心态。
铜鼓县委组织部长邱一平的蹲点日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刚到村里时,被一个生猪养殖户泼了冷水,村民不冷不热地说,“上面派干部下来好几回了,就那么回事儿。”后来,养殖户家里十几头猪得了病,邱一平感觉联系县农业局的技术员,为村民挽回了两万多远的损失。这之后,村民到处宣传,“组工干走基层,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好处。”
据统计,江西省11个设区市中,组工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两年的比例高达24%。通过“走基层”活动,缺少基层工作生活经验的年轻组工干部“在基层的土壤里汲取营养,在百姓的智慧里增添力量”,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说与做的区别。
崇仁县组织部沈思溢认为,走的基层、走进支部,更难体会基层的首创意识,促使今后少在办公室“拍脑袋”,多走基层“接地气”。
“走基层问情、问计、问需、问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实践过程。”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莫建成表示,将把组工干部走基层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更好地破解组织工作难题、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服务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