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曙政府履职重民生 创新管理盘“活”社会
中新网宁波11月12日电(记者 赵晔娇 何蒋勇 通讯员 许玉芬)十一年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丁先生怀着焦急而愤怒的心情,拨打了刚开通的81890热线电话,他用极快的语速抱怨着:我家的房子已经在水里泡了四天了,区里说是归市里管,市里说是要区里解决,到底谁来管?
电话另一头的81890服务中心不敢怠慢市民的投诉,赶忙与相关部门联系。三天半后,窨井通了,水退了。丁先生再度打进电话,这回是感谢,更是信任。
十一年过去了,81890已开通20条24小时服务热线。提供的咨询服务是免费的,为民众联络政府部门的服务是免费的,为企业提供业务介绍是免费的。“81890”成立十一周年解决群众求助事项550万余件,服务满意率高达99.87%。
连日来的采访,记者发现,81890服务中心是海曙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这里不仅是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和谐促进工程的发源地,还涌现了就业项目经理人、社情民意接待站、社区居委会直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一批品牌工作。”宁波市副市长陈奕君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建兴用一本书归纳概括了社会管理创新的“海曙模式”:让社会运转起来。政府在履行职能时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第一个吃螃蟹 首创多种模式
除了81890热线,海曙区还是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居委会公推直选和选聘分离制度的发源地。
“我们要让生活在海曙的老人更有福分。”海曙区委书记彭朱刚说得实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海曙区是宁波的中心城区,老人对社会养老设施和服务的需求逐步提升,机构养老方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随着家庭结构分化和工作结构变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探索一种新的养老方式成为了紧迫课题。
因此,从2004年开始,海曙试行为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满足了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的需求;义工上门服务满足了大量独居、困难老人的需求;企业和个人认购服务解决了老人1小时服务时间不够的问题;个人购买服务满足了有购买能力的老人的需求;日托中心和老年民间组织满足了大部分行动方便老人的需求;“81890”求助热线和“一键通”电话机解决了独居老人的紧急救助问题;居家养老照护院解决了少数老人临时全天候护理的问题。
自2004年以来,每年有600名左右高龄、独居、困难老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有820余名独居、困难老人享受义工结对上门服务,有287名居家老人享受全天候照护,有168名困难老人享受企业认购服务。
“一方面满足了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也减轻了财政负担。”彭朱刚说,政府每年只需支出一二百万元,就能履行传统机构养老需要支出三四千万元才能履行的职能。同时,为社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岗位。
2008年1月,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
对于这种政府购买服务的作法,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红云点评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其实是一场政府改革,从管制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如果政府还是像原来一样什么都去管、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揽着,那么这个社会就转不起来。”
重文化重教育 让民众精神富有
解决了做好什么都管、什么都揽的问题,海曙区想的更多的是让民众能够“精神富有”。
因此,作为全国先进文化区,海曙通过“送文化”、“建文化”、“种文化”、“育文化”,形成了一个具有海曙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这意味着:家门口天天有好戏。
生活在海曙,在市井社区可以品到文化“大餐”、文化“小吃”。“家门口文化”活动可谓是月月有、周周演、天天看。
与此同时,海曙也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该区建立起了全民教育体系,带来全方位的终身教育。
目前,海曙区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普及任务,全民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0年来,海曙区按照“全员参与、免试入学、就近学习、政府买单”的培训工作思路,创出具有海曙特色的新市民培训模式,在全国推广;建成了社区教育“10分钟服务圈”,居民只要走出家门10分钟,就可享受知识培训、生活保健、体育锻炼、健康教育、休闲娱乐“五位一体”的教育服务。海曙区在全国率先将外来工子弟教育完全纳入公办范畴。达敏学校首创的全社会支持的社区化特殊教育模式成为国际特殊教育领域里“中国样本”。
2008年,海曙区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目前海曙区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力争率先在浙江省实现教育现代化。
紧随时代步伐创新 开通政务微博平台
海曙区的社会管理也伴随着社会进步,进行着创新。
政务微博是近期的一个创新点。
2011年10月13日,海曙电子政务微博平台正式开通。这是浙江省内首个部门、街道和单位集体发布的微博群(平台)。
初衷在于:“多元互动、倾听民意、服务群众、问政于民”。
截至8月底,海曙区政务微博群关注粉丝累计已近35万人次,累计发布微博近2.5万条,协调处置微博反映民生问题、诉求和咨询3750项(条),处置率达99.5%,引起各级媒体及广大群众的热切关注。
“政务微博平台的使用和推广在有效推动政府工作、畅通民意诉求、提升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彭朱刚说。
在海曙的几日采访,记者切身感受到了,社会管理创新是围绕民生展开的。
翻开海曙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记者看到,该区已将“坚持率先发展”列为第一原则,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并重”的指导思想,从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城市管理和社会安全等七个方面对“加强社会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行了规划。
“作为主导社会建设的政府,其价值取向不仅仅是强化自身,而是在强化政府职能的同时做强社会,致力于建设有责任、有活力、有能力的社会。”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郁建兴点评道。
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海曙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景跃进表示,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丰富的、类别品种多样的、适合于不同省份的模式。“我建议各个省份内部差异越多样越好,便于中央从不同地方提炼经验,又保持我们地方的不同特色,这是我们中国现代化未来的一个特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