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政协重接地气 常委会“边看、边开、边议”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6日电 题:内蒙古政协接地气,常委会“边看、边开、边议”
记者赵永厚
2013年岁初,内蒙古政协在总结上一年工作经验时,将“边看、边开、边议”的常委会会议形式着重提出,大加圈点。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任亚平认为,这种开在基层,边看、边开、边议的形式有利于代表们真实了解基层情况,让他们在建言献策前充分接纳“地气”。
任亚平主席介绍,2012年召开的内蒙古政协第18次和第19次常委会都采取“边看、边开、边议”的形式,两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分别参观自治区示范性煤炭深加工企业和赤峰现代农牧业建设项目,并深入讨论相关的议题。
内蒙古是煤炭资源大省,已探明煤炭储量7600亿吨,位居全国首位。煤炭产量也是全国第一,2011年就达到近10亿吨,12个盟市全部产煤。仅鄂尔多斯一地的产量2011年就超过全国第三的陕西省。煤炭行业创造的利润和税收都占全区第一,煤炭和与煤炭相关的“煤基产业”成为内蒙古工业的主体部分。
“这种‘一煤独大’的现状,问题就在于‘独’,总体产业结构单一,对煤炭依赖过深。”任亚平主席说,“因此,18次常委会重点讨论了这一问题。”
通过“边看、边开、边议”的形式,参加18次常委会讨论的政协委员,更形象地认清了内蒙古煤炭产业的现状,提出了发展煤炭精深加工产业的具体措施,比如煤化工、煤精选、煤变电等。
内蒙古政协19次常委会重点讨论的则是“现代农牧业”的议题。
内蒙古耕地面积为1.1亿亩,占全国耕地1/18。天然草场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内蒙古的农牧业持续发展,当前,内蒙古具备年产500亿斤粮食、23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的综合生产能力,牛奶、羊毛、羊绒产量都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农牧业大区。
但是内蒙古农牧业同样面临“瓶颈”:耕地实际产出能力低;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缺乏龙头企业引导农牧业的发展;传统农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等。
参加19次常委会的政协委员,在实地参观了赤峰市现代农牧业的建设项目后,看到了发展内蒙古农牧业的“新方向”,针对发展现代农牧业的资金投入、农畜产品流通、食品安全、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任亚平主席介绍,边看、边议、边开的政协常委会形式,使大家能够对所议的专题看得明白、讲得清楚、议得透彻,进而才能够更好地建言献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