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协委员呼吁警惕农村“垃圾围村”
正在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呼吁,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着眼城市,也要警惕农村“垃圾围村”。建议盘活市场资源,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贵州省政协委员张光奇说,现在到农村,发现很多池塘、沟渠里漂浮着五颜六色的垃圾,鱼虾越来越少,时有鱼体变形、中毒现象,让人心痛,也让人心急。
一方面,农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农村平均每人每天产生0.8千克至1.5千克的生活垃圾,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乡村畜牧业和种植业的迅速发展,更带来了大量的畜禽粪便及农作物秸秆。
另一方面,不少村寨没有配套专门的垃圾堆放区和处理区,碎砖烂瓦、食物垃圾、农药瓶、塑料、玻璃等垃圾被村民随意丢弃、堆放,或由村内自行收集。处理方式也较单一,主要采取单纯填埋、临时堆放、焚烧并随意倾倒等方式,有害垃圾更是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些垃圾污染了地下水、土壤和农作物,破坏了农村环境,同时危害人体健康。
张光奇建议,构建“中心镇(乡镇政府驻地)——一般镇(居民集中居住区)——农村(无集中居住点)”三级环境污染治理网格体系。中心镇可参照县城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由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对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一般镇可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重点是建设垃圾收集池和污水排放沟,垃圾统一收集运往集中处理点,污水则可通过人工湿地等技术处理后再排放,避免污水直排;无集中居住点则由居民委员会来负责污染治理。同时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乡镇”和“生态村”。(记者王橙澄、陈嫱)
专题:聚焦2013年地方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