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内蒙古朝鲜民族乡的春节味道
中新网呼伦贝尔2月19日电 题:内蒙古朝鲜民族乡的春节味道
作者:董乐田国威
“咚咚咚……”敲响长鼓,唱起《阿里郎》,柔婉袅娜、刚劲跌宕的舞姿应声而起。
正月十二,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朝鲜民族乡—新发乡东光村李贞淑的家中,一进门便被祖孙三代的歌舞表演吸引,鼓声、歌声、欢笑声萦绕耳畔,混合成一股其乐融融的幸福味儿。
“妈妈,我也要打长鼓。”5岁的朝鲜族女孩宋多恩,穿着艳丽的朝鲜族儿童装,仰着头用流利的朝鲜语对妈妈李贞淑说。在妈妈的指导下,宋多恩坐在地上一板一眼地敲打起来。
宋多恩口中的长鼓是朝鲜族标志性的打击乐器,每逢佳节之日,长鼓响、歌声出、舞蹈起,深受群众欢迎。
“春节在我们朝鲜族被称为‘元日’或‘岁首’,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节日里,女人们穿短衣长裙、男人们穿上肥裤长袍聚在一起,吃美食、喝米酒、唱民歌、跳民族舞蹈。”32岁的女主人李贞淑向记者介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逐渐沦为日本殖民地,饱受奴役的朝鲜人民纷纷举家迁至中国东北等地谋生。1948年3月,一批150户约千余朝鲜族民众从牡丹江等地迁入阿伦河畔,其中有30户落脚在东光村北良种场附近。他们筑坝拓荒,成为阿伦河畔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1953年,村民由良种场迁至现址,冠名东光村,取“沐浴东方之光,富裕兴旺起来”之意。
李贞淑一边准备正月十五做五谷饭所需的江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红豆,一边对记者说,春节是家人欢聚的日子,也是女人们最忙的时候。马上就要正月十五了,我不仅要准备五谷饭,还得准备正月十五早晨喝的聪耳酒。李贞淑指着一坛坛已经腌泡好的桔梗、蕨菜、婆婆丁等山野菜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必须要准备的,缺一不可。
东光村作为新发乡最典型的朝鲜族集聚村,在饮食、起居、服饰、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方面依然保持传统习俗。
据新发乡文化站站长吕常直介绍,以前每到正月十五,朝鲜族未婚男子晚饭后都争相往东山高处跑,最先到达山顶看到月亮的男子新一年将会有美好的婚姻。如今,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赏月、玩尤茨、唱歌跳舞。
踏入东光村,放眼望去,便可见青色、蓝色屋瓦的韩式小屋。据村民介绍,近年来新建的房屋大多外观为现代韩式风格,融入了朝鲜青瓦白墙等建筑元素。
“我一直在韩国首尔打工,从语言沟通到饮食都没有障碍,咱们的风俗习惯和韩国没有太大差别,这都是朝鲜族文化传承得好啊。”返乡过节的朴香淑到李贞淑家做客,讲述起她在韩国打工的感受。
吕常直说:“目前全乡有朝鲜族1236人,在服饰、饮食、祭祀等方面仍保留着传统的习俗,民族的、传统的文化是朝鲜族的特色和亮点,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和义务。”(完)
专题:网络媒体走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