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大重点工程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之都 ——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教育新闻

北京:十二大重点工程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之都

2010年08月02日 08:4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培育一批世界级人才队伍,《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心制定了十二个重点工程,全面展现了北京以世界城市的标准积极引才、聚才、育才的决心:

  (一)“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

  汇聚500名人文社科大师

  有重点地培养扶持和引进聚集一批在人文和社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和知名度的理论家、作家、艺术家、出版家、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工艺美术大师,到2020年,得到社会广泛公认的名家大师达到500人左右。

  (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培育100位国际级领军人才

  到2020年,通过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国际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造就不少于100位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和科技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

  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才队伍

  在新能源、节能环保、都市绿色农业等产业中,培养和聚集一批能够持续提供绿色创新产品的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产业人才队伍,为北京抢占绿色经济发展制高点提供人才保证。

  (四)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

  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到2020年,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50个左右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10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鼓励和吸引上千名具有真才实学和发展潜力的优秀留学人员来京创新创业。

  (五)首都名师教育家发展工程

  培养资助千名“长城学者”

  设立“长城学者”奖励基金,培养和资助一批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教育人才;设立“首都教育家”荣誉称号,对为首都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到2020年,“长城学者”达到1000人以上,“首都教育家”达到100名。

  (六)首都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建立创新平台努力培育两院“准院士”

  建设一支适应世界城市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较高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选拔和引进20名领军人才、10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学科骨干,建立20个以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培养两院院士等拔尖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平台。

  (七)优秀企业家聚集培养工程

  培育10至20名世界级产业领袖

  到2020年,聚集培养10至20名世界级产业领袖,100名左右职业素养好、开拓能力强、具有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的优秀企业家,1000名左右国际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精通战略管理、财务、法律、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或国际项目运作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

  (八)高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工程

  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

  服务首都产业发展布局,推广定制化联合培养模式,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到2020年,实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30%的目标,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20万人。

  (九)京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工程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价体系

  服务首都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价和服务体系,到2020年,人才总量达到5万名左右,其中高级农村实用人才达到2000名左右。

  (十)首善之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8万人

  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8万人左右,包含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在内的各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少于4万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000名左右。

  (十一)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

  在高级专业性岗位探索职员聘任制度,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境外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国际化素养;坚持把现岗位锻炼、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交流任职作为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不断探索和拓宽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和生产一线锻炼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十二)首都青年人才开发工程

  每年扶持培养千名青年拔尖人才

  每年在重点学科、重点产业等领域扶持培养1000名左右青年拔尖人才。建设一批优秀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每年组织1000名左右青年人才赴基地开展学习实践。每年选派各类青年人才500人赴境外学习交流,每年重点联系100名左右在境外一流教育机构深造的北京地区学校留学生。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