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家长无奈花钱买心安 收礼成老师负担——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教育新闻

教师节家长无奈花钱买心安 收礼成老师负担

2010年09月09日 10:22 来源:沈阳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周,无数学生家长被一个节日所纠结——教师节,给不给老师送礼物,送什么,都是个问题。9月8日,记者采访了近50位家长,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想在教师节给老师“表示表示”,购买商场或超市购物卡成了家长们的首选。

  个别老师节日收入过万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是教师节送礼的“重灾区”,尤其是一些热点小学,由于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老师在教师节收入颇丰。

  一位小学校长说:“低年级学生普遍自理能力较差,老师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家长由此格外重视与老师的关系,他们觉得送钱物是最直接有效的。”一位热点小学二年级班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有的家长真是不差钱,两千元现金包个红包就塞我手里了,推都推不掉。”目前,热点小学每班有40人左右,只要有一半家长“出手”,一个教师节,老师收入轻松过万。

  上周,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有4083人参加的调查显示,61.7%的人觉得教师不应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对教师收受家长礼物既没有相关规定,更谈不上监管。一位小学老师说:“头几年每逢开学,校长还提示我们‘拿人家手短,要把握好与家长的距离,保持师德’。最近两年,校长也不提了,有些事好像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记者也发现,主动向家长索要钱物、或者发出某种暗示的老师确实少之又少,但也确有师德不佳的老师存在。一位刚毕业的研究生就表示:“去年教师节前一周,我们导师就说了,他儿子喜欢上耐克刚出的一款限量版球鞋,他太忙没时间买,连他儿子穿多大的码都有意无意地告诉了我们。自然,我们很识相地买下来,一千多块就这么花出去了。”

  家长无奈花钱买心安

  记者发现,送礼的家长分为:真心感谢型、花钱买放心型和被迫无奈型。

  “的姐”李女士说:“我过节给老师买了张超市购物卡,趁接孩子的时候硬塞进老师手里了,这真是我心甘情愿的。我们两口子都开出租车,哪有时间管孩子啊?刘老师对我姑娘就像自己家孩子一样,每周好几个电话跟我沟通孩子情况,有时候我们没时间,老师就把孩子送到家了。对这样的好老师,我真想好好谢谢她。花多少钱也买不来老师对孩子的这份心。”

  而更多的家长送礼是随波逐流,“我问了问周围的同事,大家都说送了。如果自己不送,我怕孩子会受到冷落。”贺女士的态度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想法。不过,家长们也很清楚这样做不对,贺女士说:“我肯定不会让孩子知道我给老师送了购物卡,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失去对老师和社会的信任。”

  闫女士称自己曾经坚决不给老师送礼,可后来我一位当老师的朋友提醒我:“‘哪个家长送了啥,老师不出一个月就忘了,可谁没送老师肯定还记得。’这话把我吓着了,后来还是跟着送了。”

  “没送,不惯那毛病。”郭女士属于家长中的另类,但她也承认:“送和不送还是不太一样。我一个朋友昨天送了2000元,换来了放学以后老师辅导孩子写完作业回家,考试之前吃小灶辅导,还给了个两道杠当……”

  收礼成了老师的负担

  “我说了很多人可能都不信,很多时候,这礼想不收都不行。”一所小学三年级班主任王老师说:“家长一般都是趁接送孩子的时候往我手里塞东西,那个场合,和家长拉拉扯扯确实影响不好。我还不能让孩子把礼物带回去,那对孩子影响更坏。我只能想办法回报在孩子身上,给他买些价值差不多的礼物啊,或者给班级买些什么东西,然后说是谁谁的家长做的好事。”

  向工三校校长李莉认为:“99%的老师都是一门心思对学生好,希望学生有出息。贵重的钱物对于他们的确是一种负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也为难。”

  法库县的一位农村教师在谈到教师节礼物时说:“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个别人师德出现了问题,也有的老师是被家长惯坏了。这也导致社会对教师群体存在某些偏见,从而破坏了老师的整体形象。我觉得大多数老师还是崇高的,值得尊敬的。”

  教育心理学博士李然认为:“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其实有太多送礼与收礼属于正常的礼尚往来,师生之间更是如此,关键在于度。家长要以道德为底线,老师也要严守职业节操。”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真正被老师记住的多是那些饱含深情的礼物:一张手绘的贺卡、一个家长缝制的褥垫、一个孩子做的小手工……这些礼物或许不值钱,但老师们谈起时总是格外感动,眼神也清澈自然。

  记者 张膺浩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