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代课教师问题浮出水面 学者建议构建多元制度——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教育新闻

农村代课教师问题浮出水面 学者建议构建多元制度

2010年09月21日 17:4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用若干年对现有代课教师进行最后的清退,曾是2006年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政策预期。袁贵仁主政教育部之后,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

  “农村不少偏远地区目前还需要代课教师,政府对代课教师一清了之,不仅会有损他们的合法权益,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这个声音发自前不久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人民政协报、苏州科技学院共同主办的一个“教育沙龙”。

  用若干年对现有代课教师进行最后的清退,曾是2006年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政策预期。袁贵仁主政教育部之后,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民主党派、全总、学术界分别组成的几路人马到基层调研,在汇集、分析和评判几路调研结果后,将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一份调整政策的建议。

  问题浮出水面

  2005年初,国内各大媒体空前集中地报道了农村代课教师现象,使代课教师问题浮出水面。为优化教师队伍,2006年3月27日,教育部表示将用3年时间对尚存的44.8万名代课教师进行清退。此后两年,除重庆、广东通过一次性招考转正外,其他凡是采取了一刀切清退的地方,均引起法律界对实施新《劳动合同法》的关注。

  “我们对代课教师这个概念从来没有作过很好的界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劳凯声说,今天在岗代课教师群体的构成特别复杂。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合格的,包括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生,为了考研到一个县当两年代课教师;还包括非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执教的,赶上当地政府没有编制,结果一代课就是三年五载;还有一部分是从1980年以后延续下来至今没有转正的民办教师,全国大约有10多万名。

  据劳凯声回忆,从1996年开始,学界就按照教育部的思路,研究如何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并通过几年招考转正与到年龄退休等方式,解决了近200万的民办教师身份,直至2000年教育部宣布民办教师问题已经解决。劳凯声认为,总是由制定和实施政策的人来评估政策的效果,是我们在教育政策评估环节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在如此“自说自话”使公众以为民办教师问题真的解决了以后,到2005年透过媒体突然发现了代课教师这个新的群体。由于国家已经不再承认存在由集体支付工资的民办教师,所以代课教师事实上成了一个没有法定身份的地下群体。

  世纪之交,在各地方政府以“优化办学资源”的名义大规模“撤点并校”的进程中,小学校以年均2.6万所、初中校以年均1500所的速度消失。另一方面,农村在校生越来越多地随家长进入城市打工子弟学校或转学到县城学校,数量也以年均200万的速度递减。尽管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双减少”,但基本由代课教师承担教学的复式教学点(其特点是一校一师,一师教所有年级学生),在地广人稀地区仍大量存在。

  2007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一份报告证实,全国农村尚有10万个复式教学点,一旦清退了那里的代课教师,教学工作将无法衔接,因为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没有人愿意去,即使在2006年国家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之后依然如此——绝大部分特岗教师会被安排在靠近公路的乡镇中心学校。

  公办教师不愿意去的那么多复式教学点,是否可以由寄宿制学校全面取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王晓龙调研的结果是“不可能”。因为寄宿制学校往往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大山深处的学生到学校要走很远的路,10岁以下孩子的家长根本不放心。一些村民只好就近设置教学点,集资聘请代课教师。

  王晓龙在调研中还了解到,西部的不少民族聚集区需要懂双语的教师,考上大学后愿意回乡执教的少之又少,派去的公办教师难以承担当地民族语言的教学任务。一些学校不得不在当地聘用资质虽不高,但懂得汉语的人做代课老师。贵州黔南州有560多名代课教师,如果全部清退,公办教师即使被派进,过不了多久也要回县城,因为他们还要解决自己孩子的上学问题。广西来宾县民族聚集区的教学点很多,难以配备公办教师的原因是不具备外地教师住校的条件。

  曾在教育部人事司做过相关研究的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城乡之间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差异,早已使“县域内教师超编,却在乡村不足”成为普遍现象。加上国家从1994年起不再分配高校毕业生,导致很多农村都是爷爷辈的在执教。代课教师所在的偏远闭塞的农村,不仅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机会少,而且校长往往就是学校的“土皇帝”。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年轻公办教师很难安身立命,更不要说实现人生理想了。

  转变关注的视角

  “我们的政策要有对应的目标群体,才可能判断出什么是有效的解决办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专家袁桂林分析,如果只是把教师整体上的供大于求作为清退政策推出的动因,那是不妥当的。因为支撑代课教师执教的除了知识和经验,还有觉悟、良心、奉献等许多非智力因素,这构成了他们为农民服务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建立在智力因素基础上的以学历达标、持证上岗为核心的教师制度难以计量的。加上他们地处分散,因此迟迟没有引起官方与社会舆论的必要关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