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betapp2涓嬭浇 教育新闻

“被就业”成高校流行语 反映大学生心理状态

2010年11月29日 08: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学校园流行语作为高校独特的文化产物和语言景观,真切而鲜活地反映了国家发展轨迹和社会生活变化,虽然其无法囊括社会生活的全部精髓,但时代精神的趋势和社会民生的走向都无不在流行语中留下印记。

  被时代

  记得一年前,大学生网友“酱里合酱”曾在天涯论坛发帖《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戏谑而犀利地说:“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被就业”一出,矛头直指大学就业率造假和注水问题,网民皆哗然,社会各界亦表示强烈关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迅速作出回应,称对于个别弄虚作假的情况绝不会放任。

  由此可见,当代网络媒体对民众言语空间的拓展作用不可忽视。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新鲜热辣、夺人耳目的“被就业”一词一经问世,便如同口号般强力引领了整个事件的蔓延。“被就业”甚至衍生出“被自杀”、“被代表”、“被增长”、“被捐款”、“被和谐”等“被××”家族,形象表现出了弱势群体面对强权的被动状态和公众对个人权利的积极诉求。网友戏称中国从此走进“被时代”。

  实际上,“被就业”只是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大军中的一分子。大学校园流行语作为高校独特的文化产物和语言景观,真切而鲜活地反映了国家发展轨迹和社会生活变化,虽然其无法囊括社会生活的全部精髓,但时代精神的趋势和社会民生的走向都无不在流行语中留下印记。

  凸显的能动性

  对于大学校园而言,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社会触觉敏感,且语言直观、追求新奇,善于在紧扣事件背后的民意诉求和社会问题的基础上提炼语言,由此形成了兼具知识性、谐谑性、形象性和趋雅性的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变迁恰为剖析大学生心态转变提供了独到的切入点。

  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凸显的能动性”,流行语不再只是被动、消极的反映社会存在,而是在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从“被就业”一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到相关政府部门出台解决方案,流行语“凸显的能动性”可见一斑,也表征出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已进化为一种以语言为表达形式的社会意识,是对某类社会心理、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的升华和提炼,在被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究其原因有二:

  一、以往大学校园流行语多忠实于出处,如曾风靡一时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歌曲《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中的一句歌词。反观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被就业”、“犀利哥”、“躲猫猫”、“俯卧撑”、“欺实马”、“打酱油”等流行语乍看奇形怪状,实则构词巧妙,精炼且蕴含了事件深处的社会诉求,一语直击事件要害。而校园流行语非常规的语法搭配和简洁的缩略化表达方式更能吸引受众的兴趣和关注,诱使其自主挖掘流行语内涵,大学校园俨然已成为社会流行语的孵化器和传播源头。可以看到,凡是由“著名”流行语“代言”的事件总能引起规模大且力度强的社会舆论。

  二、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变革,网络作为近10年来我国最强势的大众传媒,对报纸、广播等主流媒体的信息垄断地位发动了猛烈进攻。网络以其简洁生动、开放平等的信息传播模式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扩展了其言语空间,有研究报告指出,大学生网民比例高达24.3%%。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涨落得到系统成员的整体响应时,小的涨落就被放大为引起系统整体进入新的有序态的巨涨落。对于流行语而言,一旦流行语进入网络系统,且其所表征的社会意识得到大众的关注或认同,信息的流动速度、广度和深度便急剧膨胀,形成巨涨落,最终将随流行语背后的社会诉求的满足而收敛平息。

  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的地盘我做主——“个体意识色彩更加鲜明”是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另一个突出的特点,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当代“象牙塔”内的流行语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语言辨识度较高,这与当代大学生更强调自主意识、更注重个体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心理状态嬗变的动向基本吻合。

  譬如,当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情感表达更具张力,感情丰富且更具听觉冲击力的感叹词和语气词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青睐,如“很好很强大”、“雷人”、“额滴神啊”、“Orz”、“崩溃”、“纠结”等,传统词语则因感情表达相对平实而难觅市场。同时,当今大学流行语的衍生能力极强,“异化”流行语风靡校园。如“很黄很暴力”迅速变幻出“很傻很天真”“很好很强大”等众多恶搞版本,“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甚至在2009年隆重推出了“爱国升级版”:“台湾,你妈妈六十大寿,喊你回家吃团圆饭”。

  虽然此类造词方式严格说不大符合语言的规范性,但当代大学生敢于用自己特有的情感和调侃方式创造流行语,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不断增强。客观而言,个体意识的强化是大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就业竞争机制的客观需要。但正处于人生第二个“心理断奶期”的大学生,应意识到:个体本位意识极易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下“过火”,演变为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淡漠。

  纵观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变迁,其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的鲜活切片,在唤醒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适大学生心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当代校园流行语中表达消极情绪的负面词语正日益增多,“郁闷”、“烦透了”等词语大行其道。因此,随着90后“新新人类”步入高等教育殿堂,关注并引导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亟须强化的重要一环。 (燕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盛婉玉)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