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走出高考作文命题迷局并不难

2010年12月27日 15:5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语文作文,虽说历来是每年高考的“重头戏”和坊间谈资,可为什么无论是阅卷老师还是芸芸考生,都觉得很难写出给力的文章?问题究竟出在哪?是命题的因素,还是评判标准的问题?是语文老师指导不力,还是学生写作悟性不高?日前在复旦附中举行的上海市暨华东六省写作教学峰会上,有关专家试图破解个中的种种迷局。

  记者:哪些高考作文题不太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呢?

  王纪铨(新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我觉得,高考命题有几个不宜——  

  ● 不宜“裸题”

  “裸题”是指缺失必要的限制,能够通过事先准备轻而易举地套题的作文题。如《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他们》等。

  ● 不宜“碧螺春”

  “碧螺春”是借用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何教授告诫广大考生写高考作文要“少一点‘碧螺春’,多一些‘二锅头’”,即不能过于含蓄内敛,而要晓畅明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其实,这个道理不但适用于写高考作文,而且同样适用于高考作文命题。只有这样,才能“酒逢知己千杯少”,使考生写出佳作来。

  ● 不宜“大而空”

  如《愿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这些题目的共同特点是立意积极向上,但指向太“大”,写作时容易流于空泛,且很难写出真情实感。

  ● 不宜“零距离”

  高考作文题向考生靠拢,向生活靠拢的初衷本身不错。但靠得太近,以至于成了“零距离”就不太妥当了。2007年重庆市高考作文题目以“酸甜苦辣话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能是开了“让‘高考’走进高考”之先河。但对于正在高考考场品尝“酸甜苦辣”的考生来说,是否有些难为他们了?是否有些像让正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来一番“惊心动魄话开刀”一样令人啼笑皆非。

  记者:那么,高考作文究竟怎样命题,才能既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又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学呢?

  廖飞(建平中学语文教师):我觉得,作文的本质是量化区分考生在语言表达的规范化、个性化、流畅度、确切度、深广度等方面的差异度,因此,作文水平考查的评判指标应该有四个纬度。一是思维品质,即考察考生对事物认知的深度、广度、严谨性、原创性,从这一点来说,高考作文命题以议论文写作为宜,更能考量思维品质差异。二是情感价值观,即考查考生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内心情感世界,是否积极健康,是否追求真善美,是否推崇高尚高贵高雅。三是语感水平,即考查考生文采、章法及语言规范。四是厚实的人文底蕴,即考察考生人文积淀,书卷气度儒雅气质。

  记者:高考阅卷老师普遍反感什么样的文章?

  周宏(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文学创作的高手,而是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是感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的习惯,因此评判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在你的指导下乐写和比较善于写作。

  现在的高考阅卷导向或许被一些中学老师所误解。其实,对于故意拔高升华的文章,并不会得到阅卷老师好评,反而会减分。写作教育根本是人的教育,写作要求表达人性的真善美,直面人性的假恶丑,学生敢于在作文中抨击揭露丑恶现象,恰恰是追求真善美的表现。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中考高考作文,都应该切实保护鼓励敢于说真话的作文,表彰善于说真话的作文。

  本报记者 王蔚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