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调查:合适的舞台最重要(4)

2011年01月05日 13: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观察

  核心提示:

  □曾几何时,“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间房”的观念正悄然改变。不少大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徘徊、犹豫后,放弃对大城市的苦苦坚守,开始将就业的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回乡有无优势和机遇?在政府强有力地引导大学生下基层的环境下,相关政策如何落实?如何让返乡大学生能有所作为?大学生又该如何脚踏实地,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用智慧点亮成功之路?

  ●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实现创业成长。

  ●大学生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到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创业需要找准商机优化资源

  -刘帆

  眼下,大学生回乡创业,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彰显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按照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斯蒂文森的理解,“创业是创业者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整合资源,对商机加以开发利用,最终实现价值的过程。”可见,创业的关键要素至少包括创业者、商机和资源。把握以下三条原则,有利于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一、创业者原则:打铁还得自身硬。

  创业有风险,三思而后行。规避创业失败,首先要强化创业者自身的创业素质,“没有创业基本功,早晚都会倒栽葱”。相比其他人群,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潜质,应当充分利用学习能力强的比较优势来获取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干中学,学中干”是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干中学,提倡低成本创业实践。创业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需要处理各种细节问题。比如,筹集资金,流转土地,寻找市场,收益分配等。解决具体细节问题,要因时因地,不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从实践中学习,践行实践真理的标准。同时,实践是有成本的。农村经济的薄弱性决定了创业要谨慎,选择那种能够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切入的项目,即使创业失败也不至于伤筋败骨,可以从头再来。

  学中干,接受系统的教育或培训。创业有道讲的是创业是有规律可循的。创业教育或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道,不仅能够解决人们的意识和观念问题,更能在总结先行者的成败得失中,为后来者指点迷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二、商机原则:应当结合本地特点,尽量发挥专业优势。

  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这样就会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创业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结合地域特点,尽量专业创业。从成功创业的案例来看,他们大多依托了当地资源,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靠山吃山”,比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外销,养殖种植等;这类创业投资成本低,实现收支平衡比较容易;同时,选择的项目大多与所学专业近似度高,比较熟悉,做起来比较容易,符合“不熟不做”的创业规律。

  三、资源原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才能做到无中生有。

  自然经济条件下,“巧妇难为无锅之炊,也难为无米之炊”。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是获取资源主要的方式。对于“巧妇”而言,她的本事在于找到锅和米,协同生产,共享盛宴。创业者作为“巧妇”,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实现创业成长。相对而言,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在农村创业,产品供给一般不成问题,因为可以低价获得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但是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作者系国际劳工组织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亲历者故事】

  留在城市?回到基层?

  ——部分高校在校生的心声

  邹夏菲是西南民族大学2008级学生,老家在广西桂林城郊。虽然现在才大三,但师兄师姐的就业经历,以及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让她变得有些“趋利避害”。

  “大城市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很大,慢慢就磨灭了最初的激情。”邹夏菲说。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真到毕业时,我估计自己仍然会有所犹豫。”邹夏菲说,毕竟当初就是冲着大城市来的,一直梦想着在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好不容易考到了成都,最后又转回去,心里这关还过不去。

  现在,邹夏菲正在准备考研,她希望通过更高的学历来实现留在大城市的梦想。

  回不回乡?不少大学生都感到左右为难。大学生回乡创业,也面临着几大障碍:首先,家人亲友盼望大学生“跳农门”,观念上认为回乡就是失败;其次,担心回到农村专业不对口,无法发挥自己的才干;再次,回乡创业困难多风险大,尚无良好的氛围和政策条件。

  而从大学生本身来说,他们也渴望大城市的生活,有一股在大城市打拼、奋斗的原始冲动。

  殷小然(化名)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届应届毕业生,来自浙江省沿海的一座小城市。

  她的同学中流行一句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很多同学都考虑把眼光投向二三线城市,比如自己的家乡。殷小然也不例外。

  大学期间,殷小然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和重点大学的学历,回到家乡能很容易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因为家乡对人才非常渴求。最近,家乡就有一家单位给她打了好几次电话,承诺说:只要她回去就可以提供丰厚的待遇,并解决编制。

  “回家乡工作,压力不会那么大,比较稳定。由于地方小,可以很快冒出来,出人头地,很快获得职业升迁。当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回家工作距离父母很近。”殷小然说:“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如果留在外面打拼,父母就成了空巢老人。”

  但是,殷小然内心很矛盾,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回去。殷小然自小就渴望着走出小城市。现在,好不容易到了大城市,自己读了这么多的书,如果又回到基层,她不甘心。

  在殷小然看来,在大城市工作,会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所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大城市会有更多的机会,对我而言也就多了很多的变数和成功的契机。而小地方可能就不会这样,那里会更看重人际关系网络,你空有一肚子学问和能力,可能还得不到重用。”

  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生梁微没想过回乡。她的家乡在东北,她说,自己的专业(传播学),在南方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当然,有时也很想家,很想返乡工作,回到亲人的身边。

  梁微告诉记者,她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想留在大城市,但最终还是回家乡去工作了,主要是因为父母或亲戚能够为他们安排一份较好的工作。相比自己艰辛地跑各种招聘会,通过父母找到的工作更好,也减少了很多面试、笔试的麻烦。

  【当事人说】

  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吴军:要是家里没有能力帮忙在大城市买房子,真的还不如考虑下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工作竞争压力不大,活得也相对轻松。很多年轻人为了心中的那点憧憬留在了大城市,但在东奔西跑后,最终还是回到家乡去了。

  成都纺织高专毕业生梁桦堃: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心态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跳过来跳过去,最终一事无成的人很多。即使只有几百元的工资,也干几年再说,等有了经验再创业。一开始就创业,成功的几率太少。不要让父母的钱打了水漂。还有,为人处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分校毕业生徐建芳:其实,最简单的小生意,也可以做大。(记者 李益众 刘磊)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