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朱学勤聪明,不如让制度高明

2011年01月14日 08:23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推迟近两个月后,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12日晚公布了对知名学者朱学勤博士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结论,认为朱文中涉嫌抄袭而被举报的部分内容,在学术规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对其剽窃抄袭的指控不能成立”(1月13日《人民日报》)。

  在笔者看来,调查结论重要,还朱学勤清白亦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调查本身,甚至可以说,调查本身比调查结果更重要,更值得关注。

  众所周知,近年来学术之风不甚良好,学术抄袭、学术腐败、学术造假层出不穷,但一个吊诡的现象是,当某学人被指学术抄袭时,当事人要么矢口否认、拼命硬扛,要么默不作声、奉行鸵鸟政策,由于认定学术是否抄袭是一件相对专业的事情,在没有学术规范委员会介入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再缄默不语,那么,该学术隐私抄袭事件,便可能陷入无休止的骂战。

  反观朱学勤事件,有诸多细节可圈可点。当网友Isaiah在网上发表6篇题为《朱学勤:学术界的又一个“汪晖”?》的文章时,朱学勤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向上海大学和复旦大学递交启动学术调查程序的申请。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朱学勤更是说了这样一段令人钦佩的话:“既然我‘被’卷入了抄袭风波,我应该从自己站着的地方开始,为学术界积累一个案例。即使个人失败,这个案例不会失败。如果因此而站立,那么我个人也值了。”

  事实上,朱学勤的做法确实为学术界积累了一个案例,这就是一旦出现抄袭风波,当事人切莫回避,更不必试图动用其他手段将其掩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这样的话,势必弄巧成拙,不仅平息不了事态反而会使事态更加严重。

  朱学勤无疑是聪明的,但这种聪明毕竟只是一个人的聪明,净化学术空气,单靠一个人的聪明,远远不够;树立学术裁决规则,靠一个人推动也远远不够,很显然,应该推动制度的设立。为什么西方学术界相对规范,碰到学术涉嫌抄袭事件,往往真相容易大白,这是因为他们设立了成熟的学术规则和规范的程序。当然,不少高校也建立了学术委员会,教育部早就成立了高校学风建设委员会,问题是,这些委员会多数时候并未发挥作用,采取“民不举、官不究”的思维,甚至即便“民举了”,“也不究”、不去调查。美国学者阿米尔泰说:“清除腐败,不仅是挑出一个烂苹果,更应该检查放置苹果的筐子。”因此,遏制层出不穷的学术腐败,应该检查制度缺漏,同时,构建新的制度,制度高明了比人聪明了更有意义。

  江苏 王石川 媒体人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