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论文引用成学术“潜规则”?

2011年01月17日 13:2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听一位大学校长“爆料”:国内学术圈竟诞生一种“行规”——论文作者互相约定、互相引用,你引我几句,我也引你几句,把彼此的论文引用率“拉”上去,双方自然皆大欢喜。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不成文的约定,正蔓延成为一种“潜规则”,甚至一些学术期刊要求投稿人必须在论文中引用该刊已发表的论文,才接受投稿和发表。这样一来,这份学刊的“被引用率”和“身价”便一路扶摇直上,不知情者还真看不出啥端倪。

  这样的“好事成双”,无疑再次应验了那句俗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最初只看论文发表数量多少,到更多考量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而现如今,论文引用率又成为学术评价体系中的一大指标,引用率愈高,表明论文影响力愈大。然而这件好事,怎么一到国内学界,就演化成玩弄小聪明的“学术游戏”了呢?

  数据表明,中国“SCI论文”的发表量已列世界前茅。但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可能不会想到,一篇较高引用率的中国论文,未必真有那么多的新知新论,因为其中有些引用只是一种“交换引用”、“无效引用”,是一些无良学者受利益驱动,行使学术“潜规则”所致。从本质上讲,这种行为至少应该归入学术不端之列,理应加以曝光、谴责、查处。

  此现象与国内过于看重论文指标的整体学术环境也不无关系。一些原本有意义的“量化指标”,在一些唯论文是从的学者和院校那里,逐步变味成了一种“异化指标”。无怪乎,某些学术期刊瞅准了少数人投机取巧的心理,与学者就引用条目和内容“谈斤论两”,还美其名曰“互利双赢”。殊不知,这种行为实则损毁了学术评价的科学标准,加剧了学术环境的污染。

  为多引用而互引用,为创指标而造指标,如此论文还是真论文,如此学问还是真学问吗? 徐瑞哲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