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名校梦催生高龄“考研勇士” 用人单位称更重能力

2011年01月20日 11:11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报考北京高校的非应届考生约占40%,其中相当部分人员为职场人士。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全国151万人报名参加了2011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这已是全国考研人数连续第3年增加。在日渐壮大的考研队伍中,职场人士的不断加入引人注目。

  名校梦催生高龄“考研勇士”

  职场人士考研多是为了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实现名校梦想

  来自北京教育考试院的信息表明,今年报考北京高校的考生中,应届本科毕业生约占60%,非应届生约占40%,其中相当部分人员为职场人士。如果已经有了一份工作还要参加考研,他们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3年前,王丽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来到北京某二级甲等医院。工作中,她常为自己的力不从心烦恼。日复一日的忙碌过后,她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考取研究生增强自己的工作实力,改变自己的工作状况。边工作边复习准备,今年她如愿走进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

  为圆自己的名校梦,胡鹏程今年第7次迈进研究生考场。1988年高考失利后,他通过自考取得了本科文凭。不满足于废品收购员的工作,他于2004年在老家四川开始了边蹬三轮边考研的拼搏。6年考研,6次失利,40岁的胡鹏程无怨无悔。他被当地人称为“考研勇士”。

  北京海淀某教育培训机构的黄老师告诉记者,工作中他常常接到一些毕业多年的学生咨询考研问题的电话。这些职场人有的是在工作中受挫,有的因怀念大学读书氛围,有的则希望拿到高学历后实现晋升或找到更好的工作。与应届生相比,这些往届毕业生考研目的更加明确。

  来自海文教育机构的统计表明,近年备考研究生考试的非应届生明显增多,提升自身水平、改变工作环境、实现名校梦想是非应届考生考研的主要原因。他们中,有大专毕业生,还有许多地方院校毕业的本科生,许多人对自己的第一学历不满意,希望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

  躲避就业专职考研不可取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读完研究生,仍要面对就业这道坎儿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回暖,近两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好,然而,2011年研究生报考的热度并没有因此降下来,“考研热”有增无减,职场人士考研人数明显增加。

  万学教育集团咨询专家吴本文表示,长期以来社会上将学历与人才挂钩,而在大学本科扩招以后,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以个人能力和素质衡量人才的时代已来临,单位的用人理念也已日趋成熟。考生读完研究生,仍要面对就业这道坎儿。

  在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人中,很多人并没有做好直面竞争和压力的准备。在突然出现的职业压力面前,一部分人选择了考研。虽然读研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提高学术水平的机会,而且可以在职场中更有竞争力,但如果只为躲避就业的压力,抱着逃避的心态重新回学校,结果还是会让人失望的。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张女士表示,部分考生放弃工作专职考研显得有些盲目。“有些学生把指定参考书上的条条框框背得烂熟,可是知识面很窄。”她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考生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盲目考研不可取。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副主任谢鸿全则表示,或许可以从“考研热”中看到更多积极乐观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凤毛麟角,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抱上“铁饭碗”。如今,随着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的要求提升,人们更加看好研究生学历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相比学历用人单位更重能力

  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在学历和能力的较量中,最终胜出的往往是后者

  通过考研学习深造,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自己在职场的新跨越,这似乎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考研大军因此也在日益庞大。但有关专家指出,职场人士通过考研来改变就业与职业现状的出发点有待商榷,对待考研的“功效”应客观分析。

  从2000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在研究生的数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专家表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比例的,从技工、民工、服务员到硕士、博士都适用这个原则。如果一个岗位供应的人才超过了需求,即便是硕士生、博士生,其人才价值也会降低。

  在北京日前举行的医药院校毕业生招聘会上,烟台某药业集团副总经理许先生表示,前些年,单位引进了一些研究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能力并不见得很优秀。研究生的待遇比本科生要高,如果研究生在工作中没有充分体现价值,我们宁可要一个本科生。

  记者在采访中曾询问多家用人单位对人才选择的标准,一家外企人事部门的负责人表示,只有某些高端的职位才对学历有很高的要求,一般的职位并不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当然,高学历会为求职加分,但用人单位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在学历和能力的较量中,最终胜出的往往是后者。

  -本报记者 姜乃强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