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较上一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1月26日《新京报》)
其实,高校就业率被质疑早不是新鲜事了。有关高校就业率造假的报道屡见不鲜,高校毕业生的抱怨也不绝于耳。简单点说,就是高校为了制造一个比较满意的就业率数字,让学生通过签订虚假就业协议或其他的就业证明来完成就业率的指标,而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恰恰就是各高校报上来的注水数字。这也正是高校就业率屡招质疑和批评的主要原因。
一边是就业率高达90.7%的“繁荣”,一边是人才市场上大学生摩肩接踵却难找到好“婆家”的尴尬,这也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越来越令人存疑。如果就业率不客观、真实和科学,不仅难以取信于公众,而且对高校招生、专业设置、社会需求等有百害而无一益。
事实上,就业率目前的尴尬,主因还在于统计方法不科学、统计结果不严谨,以及统计组织设置不当等。在国外,就业率除了有学校的统计外,还有政府及民间机构的独立调查和统计。如美国对就业率统计就有劳动统计局和国家教育统计中心,英国也是由国家专门的教育统计中心来完成。统计的方法和国内凭一纸就业协议就认定就业的统计方式更有天壤之别。如英国除了调查问卷外,还有电话、电子邮件等,统计的对象不再经过学校这一个层面,而是直接面对学生。另外,就业率统计还包括“就业时间、工作满意度、收入水平”等。
与其让每年的高校就业率屡被质疑,倒不如好好反思,让就业率的统计指标和体系更加多元。(邓为)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相关新闻: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