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春去春来,一茬又一茬青年学子经过了社会实践这个大熔炉的铸造,以更全面的素质走入社会。
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不仅勇于投身社会实践,而且善于思考、总结。如何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的想法无疑有重要参考价值。
行成于思。为了把好事做得更好,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8级研究生徐忠奎:
在社会实践中思考社会实践
从2004年本科入校至今,作为一名社会实践的参与者,我经常利用节假日活跃在大街小巷、孤儿院、敬老院等场所。在这过程中,每一次听到观众掌声响起,每一次看到行人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或给予肯定的眼神,每一次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老人们眼中暖暖的爱,我都会为之热血沸腾,深受鼓舞。
从最初的被动参与和为了获得荣誉而参与,到主动思考,书写策划方案,为了获得幸福与快乐,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参与;从最初的剧务、学生会干事、普通队员,到成为导演、学生会主席、领队;从最初的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耽误学习时间,到因社会实践反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从最初的杂乱无序,到遵循规章制度有条不紊地开展实践活动……在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组织、协调、管理等能力提高之余,我沉下心来,仔细思考,细致总结。希望激励自己在未来的日子中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而且,能带动更多的身边人积极参与进来。
我发现,社会实践参与者的思想意识大多积极、健康、向上,但困惑和矛盾也不少,而且经常可见“为功、图利”的倾向。而且,还有人对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存在困惑和怀疑,只是被动参与社会实践,觉得现在的社会实践无用,不如学好各门文化知识;部分参与者具有双重参与标准,突出表现在强调“实惠”,用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要求别人,对自己则采取利己主义的标准;还有的在实践中存在“呆板”和“教条”的现象。
我想,作为参与者,我们应该打消社会实践“无用论”和“实惠论”的想法。通过实践接近社会,获得大量直观而感性的认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补充,从而更为有效地接受和巩固课堂所学。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也应该积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社会实践这个转化器,自觉主动地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各项事务当中去,从而令自身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在开展各种传统的实践活动的同时,也需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要求,令社会实践焕发新的活力。以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有偿或无偿的短期实践机会,如各种钟点工、志愿者翻译、会场礼仪等等。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应适时抓住市场的需要丰富实践活动内容,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积极拓宽实践活动的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如农村生源的学生可参加社区服务和赴农村挂职锻炼;城市生源的学生可参加寒暑期“三下乡”,了解农村状况等等。
同时,还应该建立符合实际、真正对广大青年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活动考核评价机制,如学校把社会实践成绩记入学分,作为学生各类先进评比的重要条件,并把参加社会实践与就业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动力;实践团队自身加强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惩制度,形成自我管理机制,自我评价,自我提高。总之,通过各级管理者的科学评价和考核制度,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序开展。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法专业学生伍佳佳:
持有走向社会的响亮名片
每年寒暑假,许多高校都会布置社会实践。学校的初衷也是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对于社会实践本身,我个人十分赞成,也从中受益匪浅。问题是,虽然很多单位表示欢迎学生去实践,但学生去了以后,往往只能打字、倒茶,达不到同学们预期的实践效果。同学们都反映,要找到一个和专业相关,又能真正学到东西的实践岗位并非易事。
回想这几年自己在法院、企业、农村、中小学的寒、暑期实践经历,我的确存在很多的困惑。一般来说,学校会提供部分与专业对口的实践单位,并鼓励同学自己去找实践单位。大三的时候,因为离家近,我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进行了20天左右的实践,负责带我的吴法官说:“法院希望大学生暑期进行专业实践,但是毕竟书本知识跟实际工作不同,假期实践时间短,内容上不好安排。”最终吴老师为了让我真正学到东西,就安排我学写判决书,简单案件的处理技巧等实际知识。我的收获是很大的。但我的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几十天在法院的社会实践时间内,他们只是在重复装订案卷。他们告诉我,因为知道每年暑假有大量大学生需要社会实践,法院的工作人员会把一些案卷堆积起来,等待学生暑期帮忙装订。而且,不光是法院,不少接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就让我想不明白了。一方面毕业生在就业招聘会上求职时,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实际工作经验,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另一方面,我们想到这些单位实习时,他们却不愿意提供能积累经验、增强动手能力的岗位,而仅仅是把我们当作他们缺人手时的勤杂工。
当然,也不能责怪某一个单位,毕竟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是用人单位的分内责任,而且学生实习实践期间,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不仅不能给单位创造财富,有可能还会因为需要岗前培训等原因给单位增加成本,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接收大学生实践,有可能是“亏本”的买卖。
但是仔细想想,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就应该肩负起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提升其工作能力的责任,毕竟现在的大学生就是未来的企业员工。企业不想在大学生培养上付出,却又希望招聘到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二者相互矛盾。其实,长远看,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锻炼,于学生有益,于用人单位也有益。
总之,要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努力。学生方面,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到真心实践、虚心学习;学校方面,需要为学生构建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签订协议确立一批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强化学校和实践单位的相应职责,加强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和监管;政府方面,应把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来对待,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向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具备前瞻和奉献意识,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岗位、积极帮助学生成长成材。
小实践,大作为。社会实践不是我们大学生群体的小事,而是整个社会的大事。真诚地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社会实践这门课,这不仅是大学生的心声,更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希望大学生真正做到把出色的社会实践成果作为将来走向社会的一张响亮名片。(记者 董洪亮)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尚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