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所谓的“起跑线”,基本就是以应试和分数为标准划定的。如果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分配,学校不再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教育条件不再有天壤之别,家长就失去了择校的动力,没有了攀比的必要,那些不切实际的忽悠,也就失去了土壤
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但有的比喻尤其不靠谱。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一个说法深入人心,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原本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既经不起推敲,也很难通过实践检验,但很多家长都自觉不自觉相信了。“起跑线”理论,俨然成了择校、补习、上各种高价特长班的“理论基础”。
不过,权威部门也开始批判这种观念了。在教育部近日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不值得进行大肆的宣传和推广,“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2月24日《京华时报》)
人生不是一场赛跑,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要走的路也不是一条,怎么会有同一个起跑线?尤其对孩子来说,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尊重天性,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应从小就把他们丢进残酷的淘汰赛。“不要输在起跑线”这样的说法,说是忽悠,其实已经很客气了,往重了说就是误人子弟。尤其是那些受到利益驱动的误导,违背正常的教育规律,吞掉了无数孩子的童年,天下家长苦其久矣。
被忽悠的对象,首推那些可怜的家长们。有的家长是自己没主见,相信那些五迷三道的成功学和育儿之道,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往各种班送;有的则是被大环境裹挟,虽然心疼孩子,也心疼钱,但总怕孩子落后,也只能咬牙从众。攀比是没有尽头的,好的还想更好,标准节节上升,最后孩子大人都不堪重负。
那么是谁在忽悠,为什么人们忽忽悠悠就信了?最明显的推手,当然是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补习班、占坑班、各种辅导机构及上下游的利益链。利用人们望子成龙的心理,甚至以“绑架”孩子的方式赚钱,虽然生财有道,却未免取之不义。
当然,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攀比心态也不可能完全去除。但是,“起跑线”的忽悠之所以被广为接受,还有现实的社会基础,比如,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事实上,所谓的“起跑线”,基本就是以应试和分数为标准划定的。如果对教育成功的评价标准,不再单纯以分数和学历为主,孩子的世界就会丰富多彩得多。至少那些以考试为目的的补习班,要少了很多生意。这个导向不改,学习目的就会变得功利化,原本是快乐的体育、游戏、科技发明,也会异化为加分的工具。
同样,公平的起跑线,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来划定。如果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分配,学校不再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教育条件不再有天壤之别,家长就失去了择校的动力,没有了攀比的必要,那些不切实际的忽悠,也就失去了土壤。
丁永勋
参与互动(0) | 【编辑:李季】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