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南科大,时间开始了。该校首批录取的部分学生赶来报到,使南科大从此成为一座形式完备的大学。
这些新生的家长告诉朱校长,他们不希望孩子成为批量生产、缺少个性、没有突破的标准化产品,希望孩子在“不一样的大学”成为“不一样”的人才。
各人自有禀赋,本来不一样。但在千校一面的培养方式下,学子们与不断嬗变的社会需求渐行渐远,思维方式也容易出现同质化。按说,学者们本应从呵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和自由创造出发力倡教育变革,却往往在现实的教育体制下难有作为。
瞩目南科大,确实不一样。一是学生不一样。经过南科大不考知识考能力的考试,一批特色鲜明的学生脱颖而出。首批新生中有记忆力、想象力俱佳的10岁男孩,有已申报14项专利的15岁女孩,还有不仅成绩好而且多才多艺的学生。二是培养方式不一样:全英文专业课和国学课的“双语教学”,将不同专业学生、老师的吃住安排在一起的书院制管理模式,配备院士等一流师资。
不一样的追求,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困难。南科大的学生个性鲜明,能力特异,培养和管理难度必然较大。书院制管理迥异于一般国内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这些不一样,首先对师资队伍提出了要求。教育理念的转变,首先应由这些老师来完成,在自身的因材施教、“一对一管理”上来体现。举个简单的例子,南科大的部分老师来自外聘,他们能切实按照书院制管理模式,拿出足够时间,在课堂内外和学生“泡”在一起吗?
前路或许并不平坦。南科大因为在国内高等教育方面第一个吃了“螃蟹”,其际遇必然充满未知数。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立马就能判定生死,而南科大至少要培养出一茬学生才能证明成效。第一个吃螃蟹只需要胆量,而担当改革先锋还需要智慧。面对着一茬好苗子,唯有在不断探索中积累智慧,以智慧化解体制机制、管理方面的各种障碍,才能不负各方期待。
南科大并非孤军奋战。对于其自主选拔学生、革新培养模式、“去行政化”的高教理念,社会舆论一直赞扬有加。即便是那些困顿于既有教育模式的大学校长们,也多为南科大送去了蕴含着友情和期待的智慧。
对于尚在襁褓中的南科大,为什么我们就像爱她可能的美好未来一样关爱她的现在?因为我们已经等不起。我们憧憬着一批名校来回答“钱学森之问”,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来打造科技强国。
我们已没有时间观望,但应给探路者足够的时间,期待她真就不一样。( 邓辉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